傣族高中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本文选题:傣族高中生 + 人格特征 ; 参考:《思想战线》2008年S2期
【摘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傣族高中生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没有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很少有偏爱行为。傣族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与否认的养育方式对子女的情绪稳定、兴奋、有恒、作为、自律和紧张等人格特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Abstract]:Famil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of childre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of Dai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emotional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 of Dai parents and their refusal and denia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ir children's emotional stability, excitement, persistence, self-discipline and tension.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秀阁 ,吴江 ,周保利 ,栗书香;中学生个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J];教育探索;2002年12期
2 卢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个性关系的研究[J];华西医学;1998年02期
3 伍业光!530000,唐全胜;壮族大学生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初探[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02期
4 沈家宏;大学生人格因素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4年10期
5 周天梅;;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人格特征的性别及年级差异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唐宏,刘善玖,李小波,钟文贵;大学生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朱跃华,丁仁峰;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11期
3 王虹,彭晓霞,徐春丽,陈鑫;高校医学生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年03期
4 刘于嫣,崔文波,杨宗玲,王新红;情绪障碍患儿父母教养方式与个性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5 宋兴川,唐天红,何应林;技能型人才人格特征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周宇,余毅震,史俊霞,黄艳;中学生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年02期
7 舒剑萍;毛宗福;尹平;蒙衡;;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9期
8 曲晓艳,甘怡群,沈秀琼;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伍业光;;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在中国的应用[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2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博学;关于知识学习中家庭规范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龙辉;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人际信任及自尊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严杰星;我国青年篮球队教练员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乔昆;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黄玉梅;父母教养方式与城乡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绍清;城镇初中生幸福感的特点及家庭因素对其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国智丹;中学生无条件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雯洁;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归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蓉;昆明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许惠清;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有平,柳倩月,张圣海,倪东业;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年02期
2 王敬群,王兴书,伍复康;师范生人格特征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3 孙远刚,董成文;普通师范大学生人格特质的调查分析[J];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4 赵铭锡,刘暖;藏、汉族中师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5 朱跃华,丁仁峰;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11期
6 张福建;中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比较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汪小琴,胡国进,庄伟,汪小霞;中学骨干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8 曲晓艳,甘怡群,沈秀琼;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9 王中会;罗慧兰;张建新;;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10 宋燕华,张津萼,李淑然,姚贵忠,,唐宇,李箕君,高成阁,王文锦,孟薇,王捷;大学生神经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中天;人格因素与智力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2 姚全兴;试论儿童艺术创造力[J];文艺研究;1983年06期
3 郑日昌,肖蓓苓;对中学生创造力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83年04期
4 陈泽川;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J];心理科学;1983年05期
5 戴忠恒;关于心理测量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1984年02期
6 陈中永;智力及智力测验研究的新动向[J];心理科学;1984年03期
7 安迪;;服装与心理[J];美苑;1984年04期
8 戴忠恒;;测量的基本理论[J];上海教育科研;1984年01期
9 陈仲庚,武国城,彭凯平;北京地区儿童内外倾向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5年03期
10 瑞莉;;儿童内向倾向人格特征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8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双喜;庞新光;吴建国;;招飞心理选拔测评系统研究综述[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罗宗强;;自然范型:李白的人格特征[A];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3 乐瑜文;王栋;;天津市护士人格特征调查[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郭庆科;;心理控制源与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肖海霞;;律师人格特征与个人偏好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郑爱民;潘熹春;;男女医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杨利国;;心理治疗在临床的作用浅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8 潘芳;张红静;丁守銮;;100名本、专科医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9 林驰;;论病理性谎言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10 王晓敏;;安定类药物中毒37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驰;北大推出人才素质测评系统[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袁新文;师德是教师的灵魂[N];光明日报;2000年
3 沃建中;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N];光明日报;2000年
4 黄训美(作者系福建行政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报;2000年
5 记者 李德元;情志致病学说中西医有一致性[N];健康报;2000年
6 李洪;电子商务与网民素质[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7 美妮亚;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N];科学时报;2000年
8 杨利昆;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N];山东科技报;2000年
9 北京安定医院教授 蔡焯基;丧失感 威胁感 不安全感——致病[N];北京日报;2001年
10 刘爱吉 许兴荣;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铀;银屑病患者心身状态研究及新医学模式的治疗探索[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星;民警人格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莉娟;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沈鑫华;广泛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学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朱海燕;毒品犯的人格结构与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韦晓;汉语“人格”与“性格”的内隐概念及其心理结构的本土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范丽恒;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罗正学;陆军学院学员军事职业资格人格特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8 王学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余文生;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马小琴;海洛因依赖者人格特征与性功能的研究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56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5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