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及主题设计研究——以“携手助学”百间教室校际协作活动为例
本文选题:校际协作学习 + 协作学习 ; 参考:《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4期
【摘要】: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师、学生、资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综合技能。然而,校际协作学习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学校为主开展的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很少,如何成功设计和组织这种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我国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上都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方法。本文以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合作项目2006—2007年度研究课题中的成功组织的大型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为例,分析了我国农村学校开展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主要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体设计的三个主要设计工作,并结合实践案例介绍了如何进行校际协作学习的主题设计。希望本文能够为政府部门和学校今后开展类似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Inter-school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can promot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teachers, students and resour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chools, and improve students' cooperativ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skills. However, inter-school cooperative learning starts late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the inter-regional coope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mainly carried out by school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rural areas. How to design and organize such inter-regional coope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successfully? No matter in theory or in practice, our country is short of experience and methods for reference. This paper takes as an example the large-scale inter-school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successfully organized in the 2006-2007 research projec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Microsoft (China) "together to help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main difficulties of carrying out inter-school coope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in rural schools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ree main design work of the overall design based on this, and introduces how to carry out the thematic design of inter-school cooperative learning based on practical cases.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schools to carry out similar coope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合作项目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界;地丽热巴·克依木;冯晓英;黄冠;;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实践现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绍青;金彦红;赵霞霞;;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莎莎;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王晓慧;基于网络的大学生校际协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宁波大学;2008年
3 文辉;校际协作环境下促进理解性学习的策略与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冯丽婷;远程合作学习及策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9期
2 左明章;关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应用模式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3 任英杰,戴心来;网络环境下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4 吴秉健,游陆莲;以和平的名义让孩子们在一起——跨文化校际协作学习交流活动[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3期
5 郭锂;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开展方法与策略——对综合学习网络课程开展效果的质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2期
6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戈;;提升主流媒体活动的文化品位[J];新闻爱好者;2011年14期
2 张丽丽;;关于农村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快乐阅读;2011年08期
3 孙地委;;农村CAI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4 戴成松;;农村学校“网络课”设计策略调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8期
5 ;栏目更名[J];山东教育;2011年15期
6 王俊海;;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顾志跃;;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谈教师的课程开发力[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8 潘娟;张铨;秦泽农;;试论网络课程制作中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关系[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5期
9 郭隆如;;教育技术应用于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3期
10 葛典社;;本期话题:立足一线课堂,说说教研成果这点事[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雅敏;;亲历科学 探究生活——体验式科学探索活动设计初探[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孙海燕;;“动手玩科学”素材选用与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3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娴俊;;小学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技巧[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弘;;吉林西北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杜明辉;;治标尤须治本——对当前农村学校德育现状的忧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秦玉友;;被撤并农村学校用地处置问题研究[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秋娟;史丽娟;徐岷;秦俊;;江西省农村学校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9 邬志辉;;农村学校撤并决策的程序公正问题探讨[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时学斌;;对农村学校留守学生的德育现状调查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熙涵;上海书展凸现文化追求[N];文汇报;2007年
2 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陈艳;有趣的仿生世界大班活动设计[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胡俊芳;英语课教学活动设计和氛围营造[N];光明日报;2003年
4 中央电化教育馆 杜光胜;在体验和交互中,我们学习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高潇怡;科技场馆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思考[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江苏省靖江市城镇中心幼儿园 高红芳;让空气更新鲜[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志愿者 王峰 提供 新华社记者 王甘武;怎样送温暖 方案我来选[N];人民日报;2010年
8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吴明;旅游活动设计中少儿元素的植入和运用[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镇江市丹徒区上会中心小学 沈国金;综合课程的活动设计[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10 邹昱琴;一线企划经理谈市场应对[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银玲;教师远程培训中在线干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世民;错位与抉择[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海英;智慧的翘翘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佳;高中物理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晓晶;小学校际网络协作学习项目主题和活动设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闫芳;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郭晓敏;高中《文化生活》教材中活动设计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文辉;校际协作环境下促进理解性学习的策略与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5 周莹;校际协作环境下促进深层学习的有效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渤海大学;2012年
6 李鑫;《经济生活》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盼;高中《政治生活》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娟;基于网络的校际主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效果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利华;互动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原则与技巧[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粟静;阅读前活动设计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7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5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