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研究”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方式——“学生研究”意义之一
本文选题:学生研究 + 学生主体地位 ; 参考:《中小学管理》2008年05期
【摘要】:正当被问及学生研究的意义时,教师和校长们的回答基本都是"教育教学会更有针对性"。最初,我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深入研究后我发现,学生研究的意义远不止如此,而且,这样理解其实仍然是站在教师教的立场上,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大家可以想象:"研究学生是为了更好地教学生"或者"研究你(学生),是为了我更好地教你",这样的语言蕴含着的不正是一种功利的立场吗?
[Abstract]:When asked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ent research,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responded tha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ill be more targeted." At first, I also understood this, but after in-depth study, I found that the meaning of student research is much more than that, and that understanding is still in the position of teachers, with a clear utilitarian color. You can imagine: "Research students to better teach students" or "study you (student, is for me to teach you better", is not such a language is a utilitarian stance?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康顺;;做一品教师[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4期
2 刘兰波;;语文教师,请别忽视了“单元”——我在阅读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01期
3 邵忠祥;;适时引导 呈现精彩[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年12期
4 陈雪红;李晓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5 周凯;;利用“导学提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0年12期
6 伍学明;;教学中更需要预设[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年06期
7 张泽伟;;语文课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浅说[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Z1期
8 吴玉菡;;语文新课堂的春天[J];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03期
9 覃伟林;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如何教学生“会学”语文[J];柳州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10 付佳音;;教学生学会提问[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仁琼;钟富彬;;探寻语文教学本真,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2 卢聪连;;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谈语言魅力之所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梁艳;;做一个读书的教书人——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周后强;;新语文美学探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5 王亮;;上一节课 撰一篇文 登一层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6 张际元;;中学语文教学之怪现状——语文教师的“三重”“三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那凤莲;张少兰;;以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三生教育”工作体系的建构[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卜冰婧;;电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9 郝秀川;;网络下的语文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呈伟;;下水方识水深浅 躬行始味苦中甜[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省新安县北冶镇北冶一中 刘娜;勤思考 多参与 敢质疑[N];学知报;2010年
2 镰刀湾中心学校 闫晓莉;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N];延安日报;2011年
3 睢县周堂镇周堂一中 崔嵬;谈自主式学习模式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N];商丘日报;2009年
4 黄昭葵 市城区捷胜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乐问、善问”[N];汕尾日报;2010年
5 青州市弥河小学 杨清国 顾永生;新课程环境下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N];学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贵勇;读书 最需要的是行动[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平顶山市叶县廉村镇中 张新丽;新课改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技巧应用[N];学知报;2011年
8 永城市教体局勤俭办 郭洪伟;浅谈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N];商丘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苏婷;从“习”到“惯”教学生做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绵阳市奥林匹克体育学校 王惠勇;呼唤高素质的语文教师[N];四川政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阳利平;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徐和清;企业视角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3 王爱菊;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存——教学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辉春;交往视域中的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
本文编号:1858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5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