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型相关进一步研究大学生亲社会倾向和亲社会推理的关系
本文选题:亲社会倾向 + 亲社会推理 ; 参考:《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摘要】:本研究使用修订后的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和亲社会客观推理量表(PROM),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测查,并采用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探讨亲社会倾向和亲社会推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亲社会倾向由高到低依次为:紧急的、利他的、情绪的、依从的、匿名的和公开的;他们的亲社会推理由高到低依次是:需要定向、刻板定向、内化价值定向、享乐主义定向和赞扬定向。6种亲社会倾向都与刻板定向推理、内化价值定向推理正相关;紧急的、依从的亲社会倾向与需要定向推理正相关;匿名的亲社会倾向与享乐主义定向推理负相关。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来看,两者间的整体关联程度没有理论预期的高,典型变量所代表的亲社会倾向主要是紧急的、匿名的、依从的亲社会倾向,而这些亲社会倾向主要由内化价值定向推理、刻板定向推理、需要定向推理来解释。
[Abstract]:Using the revised Prosocial tendency scale (PTM) and the Prosocial objective reasoning scale (Prom),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pul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used simple correlation and typical correlat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social tendency and prosocial reaso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social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urgent, altruistic, emotional, obedient, anonymous and open, and their prosocial reasoning is from high to low: need orientation, stereotype orientation, etc. Six kinds of pro-social tendency of internalization value orientation hedonism orientation and praise orientation are all positively related to stereotyped directional reasoning and internalized value oriented reasoning and urgent and obedient pro-social tendency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need oriented reasoning. Anonymous prosocial tendenc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hedonistic directional reasoning. From the results of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overal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is not as high as the theory expected, the typical variables represent the pro-social tendency is mainly urgent, anonymous, compliance pro-social tendency, These pro-social tendencies are mainly explained by internalized value-oriented reasoning, stereotyped-oriented reasoning, and need to be explained by directional reasoning.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DBB010520)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层次性研究”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寇_g,马艳,谭晨;大学生亲社会倾向、亲社会推理以及它们的相关模式[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2 寇_g;洪慧芳;谭晨;李磊;;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寇_g;张庆鹏;;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2 寇_g,付马,马艳;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4期
3 寇_g;洪慧芳;谭晨;李磊;;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4 寇_g,马艳,谭晨;大学生亲社会倾向、亲社会推理以及它们的相关模式[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危敏;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吴锐;大学生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林伟;小学生自我意识与亲社会倾向及推理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菲;监内服刑人员亲社会倾向培育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寇_g,马艳,谭晨;大学生亲社会倾向、亲社会推理以及它们的相关模式[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蔺秀云;方晓义;李辉;刘朝莹;杨志稳;;云南省学生亲社会倾向发展趋势及对学校适应的预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2 魏欣;陈旭;;农村留守初中生亲社会倾向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3 寇_g;洪慧芳;谭晨;李磊;;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4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5 王群;欧阳文珍;;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侯小花;蒋美华;;中学生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22期
7 王莉;邹泓;么娆;;青少年网络成瘾、父母监控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5期
8 刘振中;西方合作学习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4期
9 张萍;;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11期
10 ;青少年道德判断发展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丽;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9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5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