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知识建构
本文选题:法定知识 + 知识建构 ; 参考:《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05期
【摘要】:与传统学校教育所传授的"法定知识"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知识往往是自下而上建构的。这种知识的建构具有参与者异质、知识动态生成、跨学科等特征。在这种环境中,教育知识的选择、组织和评价都会发生变化。
[Abstract]: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chool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knowledge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often constructed from the bottom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kind of knowled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ipant heterogeneity, knowledge dynamic generation, cross-disciplinary and so on.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choice, 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chang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BTQ028)“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知识交流评价方法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JJD880228)“新技术、媒体影响力与第三空间教育”课题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知津;宋正凯;;Web 2.0的特色及其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J];新世纪图书馆;2006年03期
2 陈向东;;基于Web2.0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07期
3 高水红;共享的幻象——信息社会中关于教育知识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何小微;;后现代知识观及其教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5 陈向东,高丹丹,张际平;Blog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8期
6 张际平;陈向东;;黑客文化及其网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芳;Blog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李静;刘春茂;;基于Web2.0的高校图书馆学术信息服务模式的探索[J];图书与情报;2007年05期
3 杨晓辉;;Blog文化对信息化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杨松耀;Blog在《科学》中的整合应用案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3期
5 娄珀瑜;刘源;冉鸣;;基于Blog思想的伙伴式学习资源库[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6 李馨;基于Wiki的跨学科知识共享[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7 黄庆华;黄蕾;;Blog文化及其对信息化教育的影响[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孙莉;浅谈Blog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5年07期
9 卢锋;博客技术及其对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启示[J];福建电脑;2004年09期
10 吕青;协作学习与博客技术[J];福建电脑;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巧丹;林叶郁;夏洪文;;基于RSS的网络主题研究性学习[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杨世军;;信息化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考[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金慧;张际平;;Blog的教育功能分析与思考[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佟颖;王志军;刘哲雨;王雪;谢延红;;基于ASP.NET2.0的教学博客的设计与实现[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江慧;史家银;;浅析Blog对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作用[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李华;白娅娟;;博客(Blog)及其教育应用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锦丹;多视角信息组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志鹏;中小学音乐教育主题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影;网络学习日记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易志亮;博客及其引申的知识管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凌洪兴;基于Blog的促进合作与反思的学科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晓云;应用Blog实现数字化档案袋评价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晓;班级博客(Blog)平台的创建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郑薇;科研项目知识门户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国平;博客兴起的传播学意义及其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赵可云;网络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刘奇志;英语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知津;宋正凯;;Web 2.0的特色及其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J];新世纪图书馆;2006年03期
2 王攀峰,张天宝;知识观的转型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2001年03期
3 吴全华;综合课程与教师素质[J];科技导报;2001年10期
4 陈建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5 陈向东,张际平;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模板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向东;网络环境下的跨学科知识共享[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希祥,张明,容本镇,张伟德,任公伟,王东成,马正平,洪威雷;高校教师谈读书[J];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05期
2 邱炳武;从职业知识建构看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管理;1994年10期
3 刘承武;用联系的观点教学《比和比例》[J];江苏教育;1994年04期
4 郑国强;浅谈职教高师学生的知识建构与课程结构[J];高教探索;1995年03期
5 杨达;思维科学的现状与未来[J];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11期
6 吴永军;试论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社会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5期
7 徐会福;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一般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1995年05期
8 卜玉华;关于发展适应性方案(DAP)文化价值的适用性[J];学前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9 赵爱丽;加强操作研究提高演示效果[J];山西教育;1996年11期
10 董光,屠亚惠,启明;题组教学在数学知识建构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容志贤;;一位建构主义的教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王金凤;张向葵;;10—15岁儿童图式表征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叶绿青;;设计一个弹性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上一堂英语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梁帼婵;;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殿玉;;从一堂示范课看CALL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田华;;参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叶晓芹;;关于新形势下画法几何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辛自强;张丽;;表征重述对知识微观建构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邓文君;莫雷;王瑞明;;现实驱动和情节驱动分析对时间信息表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丽;辛自强;;数字分解组合任务中知识建构的微观发生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钟伟 郜云雁;“四融合”理念欲拨开学校信息化迷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记者 夏欣;北京出现“教师发展学校”[N];光明日报;2001年
3 朱新涛;学科建设是关键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尹国均;后现代的根茎与叶脉[N];美术报;2002年
5 叶楚定(作者单位系深圳市笋岗中学);课程改革旅途中的教师角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方安全;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7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电教站 封士将 广州市骏景中学 容梅;有效整合的应用模式[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晓曹;别具一格的校庆[N];吉林日报;2004年
9 ;唤醒欧公细论书[N];人民日报;2004年
10 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 宋基明;追求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何历宇;政治知识化与现代政治的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8 高水红;改革精英[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健;英语元话语的人际—修辞功能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10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秀梅;建构主义与中学数学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琳;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3 彭小芝;化学情境教学的构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翠梅;对话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玉鹏;论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中的形式问题[D];四川大学;2003年
6 闫兴亚;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卉;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宏观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柳淑瑛;教师继续教育中课例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艾兴;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课程知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益才;智能教学系统中多种教学模式调度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12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1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