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利化现象审视:工具理性的视角
本文选题:教育功利化 + 工具理性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21期
【摘要】:借助社会学理论分析发现,由于教育功利化现象的存在,人们依据功利的原则来评价、衡量教育行为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并日渐忽视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进而背离了教育的本真意义。纠正这一偏向的最佳途径,是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进行有机的结合。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sociological theory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utilitarian phenomenon of education, people evaluate i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utilitarianism, and the tendency to measure educational behavio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n deviate from the true meaning of education. The best way to correct this bias is to combin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with value rationality.
【作者单位】: 德州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苗春凤;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毅然;;交往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更新[J];理论与改革;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平;制度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制度[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袁进霞;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D];河南大学;2004年
2 王书玲;教育制度的合道德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巧平;论生命课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艳秋;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生;当代教育中师生交往行为缺失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兴峰;德州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唐燕;现代生殖干预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阿格;张光盛;;马库塞: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4期
2 Я.Γ.佛格列尔;李国海;;七十年代中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发展倾向[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6期
3 阎步克;;王莽变法前后知识群体的历史变迁[J];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02期
4 金观涛;;现代化与理性社会[J];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06期
5 汪行福;;“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J];探索与争鸣;1988年05期
6 陈刚;;哲学精神与工具理性[J];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02期
7 郝晏荣;近代化与近代中国知识阶层的选择[J];河北学刊;1989年03期
8 陈来;;五四文化思潮反思[J];读书;1989年05期
9 刘擎;;现代化:挣脱魔咒的解放——金观涛教授谈话录[J];当代青年研究;1989年01期
10 赵一凡;;法兰克福学派旅美文化批评[J];读书;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探析[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胡军;;庄子人学的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4 张阳升;;市场机制的人学意义辨析[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邵龙宝;;试探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和方法[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6 吴承明;;现代化:历史观和方法论[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7 陆贵山;;文学与先进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徐一大;;城市社区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对象、组织过程与目标[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瑞莲;周潭;;善恶评判与我国行政管理观念创新[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杨俊一;;生存方式的价值冲突与人文精神的反思[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卫民 周光权;中国司法改革的三个悖论[N];人民法院报;2000年
2 张曙光;哲学生存论的彰显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3 孙德宏;学术研究[N];工人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袁新民;“法治”与“德治”并举[N];湖北日报;2001年
5 ;《走向深层的环保》一书出版[N];科技日报;2001年
6 陈娟;哈贝马斯与现代性理论[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奚洁人(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超越和融合[N];文汇报;2001年
8 ;从民俗变迁看文明进步[N];北京日报;2002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金吾伦;解析科学精神的内涵(上)[N];大众科技报;2002年
10 青岛大学校长 徐建培;培育新世纪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谢行宽;信用与理性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郑晓松;技术与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5年
4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5 许丽萍;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刘英杰;科技意识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蔡怡;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将;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文化变迁与价值冲突[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峰;计划和市场——我国两种经济体制的价值比较[D];华侨大学;2000年
2 韩亚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法治化背景[D];西北大学;2002年
3 李娟;论现代性问题:超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沈丽;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D];安徽大学;2003年
5 李永s,
本文编号:1923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2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