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本文选题:大学生 + 心理问题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1期
【摘要】:当前,由于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各种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不容忽视。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外有社会环境因素,内有个体自身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指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pressure on college students are increasing. All kinds of data show that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can not be ignored. There are many factors leading to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cluding 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ndividual factors.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Chin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background on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G4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蓓莉;比较教育学的价值判断与研究范式: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研究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田祖国,白晋湘,钟海平;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少数民族价值意识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俞爱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体育文化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4 罗林;;从产业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5 王玉芳,蒋敏元;国有林区社会文化重构的动因[J];商业研究;2005年15期
6 刘中露;企业文化建设与共同愿景[J];商业研究;1998年10期
7 董中锋;出版职业精神与先进文化的内在协同性[J];出版科学;2005年06期
8 周毅;网络文化释义[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姚凯,吴鲁平;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态观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1期
10 王霞;张敏;;试论档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J];档案学通讯;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魏凤;中国企业管理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陶红;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7 孙先英;论朱学见证人真德秀[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军平;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周水涛;论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D];武汉大学;2003年
10 朱炜;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福平;新闻出版文化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2 游春嫦;中国汉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贾爱明;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卫;企业家文化背景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5 钱亚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与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明义;嬗变的村庄[D];福州大学;2003年
7 张炜炜;试论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望华;论道德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宁;对“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理论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华;中学语言教材范文编选的文化视野[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景怀斌;传统中国文化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三种思路[J];心理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淑清;发展中国家专家的国外迁移[J];人口与经济;1980年03期
2 王亨祺;扩大见闻,笔下生“花”[J];安徽教育;1980年01期
3 汪培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 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苏霍姆林斯基,刘启娴;大学生如何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5 何仁;苏联高等教育的一些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6 М·Н·鲁特凯维奇 ,Ф·Р·菲列波夫 ,周蕖;苏联高等学校在改变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三)[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7 黑田则博 ,伍岳中;美国大学生的“休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8 迟恩莲;苏联高等学校教学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9 余焕睿;日本大学生从“考试地狱”进入“经济地狱”[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10 周蕖;《高等学校教育学原理》概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广辉;王新;;大学生个性特征对体育课成绩影响的统计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靳耀英;贺春;;染色体异常患者的心理障碍初探[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张志钧;罗厚良;李金生;张洪扬;黄文清;褚芳;雷励;李绍唐;万麟如;廖世忠;;老年虚证与氧自由基代谢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4 吴晓玲;张冀蒙;;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的探讨[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5 山口求;片山富美代;横川裕美子;冈山和子;铃木美惠子;;关于个别指导教育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6 范木英;龙惠珍;蒋万冰;;怎样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技术操作水平[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甘祺庭;;有用 有味 有得——我的大学语文教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8 迟立强;;谈“分类”、“对比”的教和学的方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白纯;;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训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王伟;张雯静;;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分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禅;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向红;肿瘤心理治疗[N];北京日报;2000年
3 江万里;好学生也会出心理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张小乔;有病才咨询吗[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冉茂奇;注重学生心理教育[N];重庆日报;2000年
6 北京市健康教育中心;青少年的心理卫生[N];大众科技报;2000年
7 可可;发自校园的心理警报[N];福建科技报;2000年
8 北京育才学校 罗燕梅;提高教师心理学素养[N];光明日报;2000年
9 魏文风 王煜 王欣;心理健康离大学生有多远[N];河北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张蕴;关注大学生的“精神求助”[N];解放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于立贤;三大球魅力的价值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娟;消费活动中记忆错觉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9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朱慧敏;《华师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欣;形体课对广播学院女生形体改变的积极作用与效果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王婉莹;试论如何通过大学法律公共课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建军;多元价值观与大学德育中的价值导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7 齐红;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栾春娟;大学生法制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赵明民;对“十五”期间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文学;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932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3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