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教师的素质与培养
[Abstract]: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he task of teachers is to exert an influence on the body and mind of the educatees-the young gene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and to educate them so that they can become the new generation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e teacher's moral accomplishment, knowledge level and so on are influencing students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Therefore, we teachers must strengthen self-cultivation,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forge ahead, brave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分类号】:G4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河江;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中的教师素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2 张春荣;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钱春艳;谈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刘岩;论专家型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王美萍;胡平凡;;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6 孟铁;;论新时期教师的素质与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4期
7 张友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班主任素质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Z1期
8 阎卫林;运用兴趣教学 培养学生素质[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魏丽艳;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透视与优化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国伟;;谈生物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J];考试(教研);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革;;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A];2006年第二届七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学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肖友兵;高大奎;;感悟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3 花在亮;;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4 李兆辉;张大伟;马文英;;在原电池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宁业梅;;论运动技能的习得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陈太广;陈启国;;浅谈小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林克显;;办好“乡村管理”专业 提高我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成华;;今天,你希望学生怎样表达——关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魏腊妹;;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和管理艺术[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叶正文;;浅谈中职生职业兴趣的培养[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丽华;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在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创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3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兰波;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年
6 秦元海;论科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东;论诚信观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彭柏林;道德需要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邢荣莲;海洋底栖硅藻的筛选、培养和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俊芳;新型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中霞;军校综合大学学员领导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王彦颖;论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盛轶;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秀云;非智力因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淑敬;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湛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秀敏;中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费萍;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培养[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吴丁敏;利用图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27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2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