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课程与教学:一种重要的学校文化软实力——全面建设学校课程能力的有关思考

发布时间:2018-09-06 14:25
【摘要】:正今天的学校发展,需要形成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共识的是,需要关注和培育学校文化的软实力,而课程与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文化软实力,形成有追求、有质量、有特色、有品位的课程与教学,需要全面提高学校课程能力;而在学校课程能力结构中,我们首先需要形成学校课程领
[Abstract]:What kind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should be form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today? The consensus i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cultivate the soft power of school culture, an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s such a kind of cultural soft power, forming the pursui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taste of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We nee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hool curriculum, and in the structure of school curriculum ability, we need to form school curriculum leader first.
【作者单位】: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文平;;教师课程能力——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2 郜锦强;柳建设;;简论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与培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许昌良;;基于标准教学 提升课程能力[J];江苏教育;2010年28期

4 魏青云;张立新;;教师从“教学能力”向“课程能力”发展的专业要求及其体现[J];教育导刊;2006年01期

5 张烨;;课程能力:一种构建教师“教育眼光”的专业整合能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13期

6 王一军;;三级管理框架内课程能力的生成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4期

7 丹兰;启迪;;“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实践取向:对话施瓦布及芝加哥学派的传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7期

8 王强;;走进情境中的课程与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个案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2期

9 解艳红;;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简析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S1期

10 尹弘飚;;重返课堂 面对实事——评《课堂研究概论》[J];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光富;;美国“八年研究”的贡献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陈洁;;泰勒原理与“校本课程”的建构[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汪思锋;;学习和超越杜威——思维方式的变革——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安丽;胡卫平;;中学生科学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伍玲婵;汪洋;曾垂凯;;新时期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教育目标定位探析——以新东方教育集团为例[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铭;新世纪教师应该强化哪些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崔允o7邋洪志忠;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中走入误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袁祺;应教会下一代如何思考[N];文汇报;2009年

4 记者 潘启雯 通讯员 戴勇;加强大规模考试中有关效度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苏军;同课异构 同一教材教出不同趣味[N];文汇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小雅;校本课程最大的生命力是学生的兴趣[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余小茅;问题的实质是教育如何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董轩;教育研究的叙事浪潮[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泰州市教育局局长 宋吕银;更为自觉、有效、智慧地关注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10 徐莉;不要把评价太当回事[N];天津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陈明宏;校长课程领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相学;学校如何管理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夏雪梅;课程变革实施过程的研究:学校组织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治高;发展教师课程能力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耿秀丽;论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D];河南大学;2009年

3 叶秀丹;教师即课程:价值与可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世平;“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的互动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敏;美国进阶先修课程项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汪小刚;基于“过程理论”的课程理解及其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义全;生成性课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何珊云;课程改革背景中的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魏晓婧;本土化中国课程教学论建构方法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楠;灰色层次关联分析在教师课程能力研究中的应用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26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226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