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角下教师合作的专业建构策略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hallenge of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ers' adaptation to the new curriculum is actually the process of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vism and cooperation. And has constructed the concrete strategy which the teacher cooperates the profession construction tentatively.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类号】:G4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兹贝格纽·塞玛地尼 ,李环;波兰用电视、广播培训数学教师[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2 方巧媛;习题课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3 梁鉴添;;评论国外数学教学改革(待续)[J];中学数学;1980年01期
4 ;五院校《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材建设协作会议在开封召开[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5 曾如阜;国外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3期
6 郭奕玲;;普通物理在工科院校的地位和作用——介绍美国关于大学是否要开设普通物理的一场笔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1年01期
7 史光云;李旭;;八十年代及以后的科学和工程技术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1年03期
8 叶立群;美国科学教育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04期
9 雷树人;美国中学物理教学见闻[J];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04期
10 赵望;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景英;;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初探[A];福建省迎接21世纪的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林士敏;;普及CAI知识 培养跨世纪人才——CAI课程开设五年回顾[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3 任慧敏;;发挥群体智慧 大胆改革创新——孝义中学语文组试教总结[A];山西省创造学会创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议专辑[C];2001年
4 秦燕;董毅龙;吴建新;周萍;徐力;;机能学实验改革的探索[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杨同庆;;试论新课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策略[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林美玉;;新科学课程标准对中师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导向[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7 石荣欣;;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师范教育课程[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8 黎加厚;;教育技术如何迎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了我们民族的嘱托[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胡平;;摭谈新课程与学校发展[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10 曹小勇;朱丽清;;让学生、教师、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共同成长[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建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攻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记者 刘宏;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占得先机[N];江西日报;2000年
3 ;美日俄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动向[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记者 苏军;研究性学习列高中课程[N];文汇报;2000年
5 记者 王柏玲;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N];文汇报;2000年
6 记者 戚海燕;北京教育大改革[N];北京日报;2001年
7 记者 戚海燕;新课程九年一贯制[N];北京日报;2001年
8 ;注重基础 联系实际[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边庆利;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教育部颁发中等职校德育课程设置新方案和新教学大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庆芳;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研究——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盛晓明;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玮;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评价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红英;科学课程信息资源的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彦辉;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探究教学问题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瑞洪;人文精神与中专德育课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袁媛;基于新课程评定理念的在线作业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智博;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延伟;新课程与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闫建敏;中小学课程资源及其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孙艳;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75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27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