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德育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
[Abstract]:Poetic moral education is a popular concept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Man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have pursued and explor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etic moral education, which has had a wide influenc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poetic moral education,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ic and rational, between reality and ought, between cognition and experience, between speech and speech, and between poetry and poetic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第一师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诗教实验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FHB050605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4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彦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德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1995年03期
2 韩宏莉;德育的困境与出路[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3 杨洪革;计算机技术与德育环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权文涛;努力开拓德育的新视野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确导向[J];陕西教育;1999年10期
5 邱伟光;坚持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德育之本[J];思想.理论.教育;2000年Z1期
6 朱永新;我心中的理想德育[J];河南教育;2001年09期
7 任重远,杨翠玉;德育的现代视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08期
8 李光文;论德育的习得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3年13期
9 赵杰;解释学域的学生道德理解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程建平;德育理念论[J];开封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明远;夏谊;;高一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德育思考[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保红;李力;;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德育要强化的几个观念[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吴建东;;略论德育是新世纪人才的道德基石[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4 沈彪;宋建平;;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区别和联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殷洪涛;;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郭立双;;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研究报告[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7 孙惠;;浅析“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8 王秀林;;德育——塑造灵魂的工程[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9 陈辽;;德育要落实:养成良好习惯——纪念叶圣陶诞辰110周年[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明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建业;德育:首先要从怎样做人教起[N];辽宁日报;2002年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惊铎;如何提高德育的亲近感和吸引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康县大南峪学区教师 陈文月;在教学中抓好德育的几点体会[N];陇南日报;2009年
4 杭州高级中学 葛锦发;德育是真实和有用的[N];浙江日报;2003年
5 杨赞青;十年浇开“德育花”[N];韶关日报;2009年
6 记者 商中尧;青少年德育要常态化[N];苏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吴钊谦 何超群 通讯员 厉苗军;上虞:德育花开香满园[N];绍兴日报;2010年
8 赵霞;发挥课堂学科育人的功能[N];济宁日报;2009年
9 陈伟民;人民大道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河北省 王艳松;寓德育于数学教育之中[N];学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2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姿芳;“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D];武汉大学;2012年
4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沈研;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林海亮;全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班红娟;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宇;我国青少年休闲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闫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家宁;论和谐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慧兰;论德育话语及其更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洋;德育生活化—新世纪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梁茵;德育中“人”的迷失与回归[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杰;学校教育中学生道德理解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治勇;德育交往:现代德育的本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波;德育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39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3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