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育研究之综合品性初探

发布时间:2018-12-14 02:15
【摘要】: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教育研究的独特性在于其具有的综合品性。它具体地表现为教育研究对象本身的综合特性、教育学概念的综合性和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的综合性,此外综合抽象的思维方式则又是教育研究综合品性核心体现。在其教育意蕴上,教育研究的综合品性建基于生命直觉基础之上,秉承生命在场并促进全人发展的教育学研究立场。
[Abstract]:In the research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uniquenes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lies in its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It concretely shows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jec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pedagogy concept and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addition, the comprehensive and abstract thinking mode is the core embodi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its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intuition of lif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4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小平;论创造性的内在精神及其生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伟;;教育学视野下关于创造性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仁安,徐晓莉,李驹;论我国创业投资委托管理的治理结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7期

2 张洪志;对大学生创造性培养问题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年04期

3 陈素霞;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6 乐先莲;;比较教育和社会学的关系史及其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王洪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杜世强;试论新课程改革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4期

9 季俊杰,余珊珊,艾军;略论我国民办高校办学权力的管制与矫正[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谭月娥;李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虹;彭娟;谢迪;韩棹渭;;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2 蒋鸣;;搭建继续教育平台 完善终身学习制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陈穆;;对“绿色校园”理念的定位及教育环境创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茶世俊;;教育政策的权力分析刍议[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倪梁康;;时间·发生·历史——胡塞尔对它们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倪梁康;;人的理念:天性还是历史?——由洪堡语言世界观思想引发的问题讨论[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郑卫新;;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4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萍;论课堂交往[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粟高燕;中学英语课堂美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堂斌;建构认知结构,增强主体意识——开放式文言文教学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文星跃;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蔡旭群;创新教育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高山;中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小平;突破大学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论大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线索及其整合[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2 韦铁;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造性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4期

3 李小平;论创造性的内在精神及其生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刘铁芳;质疑创新教育[J];书屋;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澜;陈桂生;瞿葆奎;;向着科学化的目标前进——试述近十年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J];中国教育学刊;1989年03期

2 郭元祥;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移植[J];上海教育科研;1990年03期

3 郭元祥 ,丁;教育科研方法移植的合理性[J];教育科学研究;1991年01期

4 钱理文;;教育研究中的数学方法——现状、问题与关键[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年04期

5 安心;略论教育研究的模糊量化方法[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6 王宝亮,,于文;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产业化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1994年01期

7 房淑云;方法论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5年02期

8 雷鸣强;教育研究体系的重构:三对范畴与三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1期

9 杨小微;;科学与人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定位何处[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04期

10 田汉族;教育实验评价中的负效应及其避免[J];教育评论;199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77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77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