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信息时代论教育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发布时间:2018-12-14 12:54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其本质与价值的探讨。文章基于技术哲学和哲学价值论等相关理论,对教育技术进行反思,探讨教育技术的本质与价值,以期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技术与人的有机融合。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which has once again triggered the discussion of its essence and valu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the theory of value of philosophy,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probes into the essence and valu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human beings.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
【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分层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06FJYX009) 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项目“信息化时代分层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广西师范学院2007年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整合研究”
【分类号】:G40-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康;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哲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颜士刚;李艺;;论有关技术价值问题的两个过程:社会技术化和技术社会化[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1期

3 陈晓慧;高铁刚;;教育技术本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10期

4 黎加厚;2005AECT教育技术定义:讨论与批判[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张跃进;论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10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4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胡文芳;幼儿园创造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赣洪;信息技术支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陶彦玲;论知识管理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彭绍东;解读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界定[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 袁祖社;“社会价值”的合理内蕴[J];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3 查庆,田方林;构建主客体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和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王玉j;论价值本质与价值标准[J];学术研究;2002年10期

5 张小红;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给中国电化教育带来了什么[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5期

6 罗永祥;AECT’94定义对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以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的内容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塞;;教育技术西部论坛暨东、西部教育技术院长/系主任研讨会9月举行[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2 林格;;教育在教育之外[J];教育;2011年21期

3 孙静;;教育技术之我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4 苏显;陈捷;张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作用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7期

5 尚磊;;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1年19期

6 权梧桐;;公平与不公平维度下的教育价值追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7 程凤敏;刘清利;;试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几点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0期

8 毕忠宜;;加拿大教育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9 马金凤;马德俊;;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2011年06期

10 陆克珍;;“小先生”教学模式价值浅析[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谢百治;;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起步——评中国电教协会2002年年会获奖论文及教学设计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高校论文优秀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实施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付安权;;教师在线专业发展的理念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武翠红;周采;;论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及研究的必要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黎加厚;;教育技术如何迎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了我们民族的嘱托[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郭华;刘迎春;;中美教育技术标准(规范)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硕;项国雄;;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2001—2007年发文统计分析[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中)[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马朝宏;教育技术是承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向前飞奔的一条铁轨[N];中国教师报;2009年

4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李怀龙;什么是教育技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王德权;教育技术变革与教师素质的转变[N];贵州政协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技术,兴奋点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技术:在信息化进程中寻求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王爱胜;追寻曾经的足迹 向着未来进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聂竹明;从共享到共生的e-Learning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8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涛;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晓娟;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D];吉林大学;2009年

4 魏丹丹;教育技术资源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申恩林;教育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改革支持的实践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燕;网络教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网站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马青;信息化教学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海燕;基于就业能力调查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丞;试论陶行知的学习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春华;量规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78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78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