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我国“人口与教育”十年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9-10-12 15:16
【摘要】:"人口与教育"是教育学与人口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通过对1997年至2007年十年来"人口与教育"研究文献的分析梳理,可以发现过去十年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关注人口的受教育问题,研究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处于被动的适应角色;从宏观的角度关注教育的发展问题,探讨人口的数量、结构、流动与教育问题。但是,已有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研究对象与研究手段等诸多方面的局限,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
【图文】:

模式图,模式,受教育者,人口变化


教育既可以是人口变化的一个原因,也可以是人口变化的一种结果。[2]它们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见图1):图1 人口与教育相互影响的模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学术界关于“人口与教育”相互作用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因人口因素而造成的受教育问题。学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从受教育者的视角出发,研究人口与教育的问题,关注受教育者的受教育状况;二是从教育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研究人口与教育问题,关注教育的发展状况;三是从人口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出发,研究二者的关系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分类号】:C924.21;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莉;人口压力下的教育困境[J];甘肃理论学刊;1996年02期

2 许珍;终身教育与人口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3 刘敏;胡韬;周小兰;乔寿阁;;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演进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4 何湘东,李小琳,李守义;人口问题与教育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03年03期

5 张斌贤;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6 段成荣,梁宏;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年01期

7 石人炳;人口变动对教育的作用——国内研究综述[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年02期

8 谈松华;当前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特征及教育政策的取向[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啸虎,陈玉梅;走向两性平等——教育公平性别视角的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刘志军;;体育教学中运动角色扮演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朱绍友;当前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田健;孙守钧;程治山;吴锡冬;;天津农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5 陈群;重要他人对幼师女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王芳;;高师生学业成绩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调查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程单剑;;深层解蔽——高校思想政治课隐性课程构建的两难[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永弘;;构建校园创新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潜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蔡德红;浅谈千山佛教文化对中小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0 李晓菊;段振丰;;新课程背景下贫困地区初中教师状况调查报告[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存瑞;;谈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易忽略问题[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玉富;;广西民族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探究[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杨鲤宁;;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青少年汉语言社会化问题——对侗族的个案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付尧;;城市化进程中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研究——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姚延芹;;武汉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调查——从“上学难”到“上好学校难”转变的思考[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邱小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教育财政的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田恬;;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反思[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成斌;;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中地方与国家的衔接——以浙江省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孟萌;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桐;关于初三班主任职业压力的调查分析及改善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海燕;非言语交际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森林;中职生厌学问题与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9 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查伟燕;初中教师课堂有效调控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向龙;对流动人口管理、教育、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 韩晓民;开展外来人口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J];成人教育;1998年06期

3 张峰;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流动人口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1年05期

4 吴莉;人口压力下的教育困境[J];甘肃理论学刊;1996年02期

5 梁燕玲;教育人口预测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梁志,曾冬梅;从经济和人口的区域分布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调整[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明庆华,刘亚玲;浅谈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吴铁铮;怎样培养流动人口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J];湖南教育;2000年04期

9 马振海;学龄人口波动与农村小学布局[J];决策探索;2000年03期

10 喻钢,周定康;联机分析处理(OLAP)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真真,吴要武;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2 林成策,郑延亮;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关系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周祖根,梁小筠;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探讨[J];中国人口科学;1991年01期

4 苏文;;人口变动对当今美国学校教育的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23期

5 艾力克木·克热木;沙尔旦尔·帕尔哈提;;新疆维吾尔族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变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3期

6 范勇;试论我国历史时期人口分布变迁的原因[J];人口研究;1988年03期

7 倪跃峰;;国民财富分配对人口变动的影响[J];西北人口;1991年02期

8 ;批转市统计局关于贯彻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一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电话会议精神有关问题的请示的通知[J];广州政报;1991年12期

9 张安东;;试论近代安徽的人口变迁[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刘新勇;;论人口因素变动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伟泉;梁欣;赵凤华;;教育类中国学术期刊计量评价与教育发展态势研究(2001年部分)[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耿学超;;首都教育发展战略[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张超;杨姝雅;何小芹;张京萍;;科研与教育共同促进医院持续性发展[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沈开艳;刘社建;;2020年前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教育策略探讨[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余达佳;;把发展民族教育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百色地区教育发展问题调查[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忠斌;;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家庭投资不足的原因及扩大投资对策[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文俊;刘培国;;服务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罗建波;王玉华;;非洲葡语国家的教育发展[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四辑——亚非葡语国家发展研究[C];2006年

9 陈家刚;;中国旅游地理教育发展的思考[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刘海萍;;近年来西宁市人口变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蔡国英;教育发展要争取“五个支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记者 谢小曼;调整布局 优化资源[N];潮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施育玲;探寻加快教育发展大计[N];汕尾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莫蓉;以理论武装促进教育发展[N];益阳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黄志武;我区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N];西藏日报;2008年

6 宁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欧阳德群;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教育强县[N];永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胡晓琳 马灵军;彭阳县创新机制力促教育发展[N];固原日报;2009年

8 记者 王雨 通讯员 乔建军;民生银行倾情帮扶渭源教育发展[N];甘肃日报;2009年

9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以改革创新解教育发展难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记者 储召生;中科院教育发展路线图发布[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单春艳;俄罗斯教育发展对其国家竞争力影响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阳;埃及近代以来教育发展与埃及现代化[D];西北大学;2002年

5 黄林芳;教育发展机制论[D];复旦大学;2005年

6 吴仁华;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研究(1945-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艳贺;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丁翠苓;台湾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胡黎霞;务实·理性·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雪梅;教育发展的伦理审视[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曼;三年困难时期安徽人口变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肖安淼;1958-1961年安仁县人口变动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丁卓然;辽宁省人口变动对义务教育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黄旭良;苏州市人口变动的数理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孙磊;北京市人口变动对各级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7 李敏;农民工城居子女受教育问题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8 潘向明;后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甄国玲;我国农村的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受教育状况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安秀芳;湖南省人口状况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8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548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