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学认识论的价值重估与框架重建
发布时间:2021-03-12 12: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如何突破教学认识论的价值局限性,在知识与育人统一的意义上重建教学认识论的价值框架,是我国教学论发展的基本主题和重要使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教学论界大体上提出了两种价值重建取向:生成价值论取向和理智价值论取向。然而,两者均无法胜任基础教育肩负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使命,生成论取向以"主体性的人"的形象为假设前提,对回应我国新时代新人形象并不充分,理智论取向则蕴含着培育"能而无德之人"的危险。为此,本文认为教学认识论的主要局限在于其过度关注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而非其内在价值,也忽视了以"道德上恰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为此,需要立足我国学科教学的现实前提,重新理解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及其结构框架,在"化知识为智慧"和"化知识为德性"意义上实现知识与育人相统一的使命。
【文章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2019,(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 郭华. 课程.教材.教法. 2016(11)
[2]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 康淑敏. 教育研究. 2016(07)
[3]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 张华.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4)
[4]融通“教”“育”,深度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J]. 叶澜. 今日教育. 2016(03)
[5]“教学认识论”在中国的确立及其贡献[J]. 郭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6]亚里士多德论理智德性[J]. 聂敏里. 世界哲学. 2015(01)
[7]德性知识论:品质与能力[J]. E.索萨,郑伟平,曹剑波. 世界哲学. 2014(05)
[8]“我们”的世界缺什么[J]. 樊浩. 道德与文明. 2012(06)
[9]现代课程教学与教学认识论[J]. 郭华.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03)
[10]生成论教学哲学论纲:架构与特征[J]. 张广君.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04)
硕士论文
[1]生成性教学: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哲学[D]. 程良宏.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78337
【文章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2019,(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 郭华. 课程.教材.教法. 2016(11)
[2]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 康淑敏. 教育研究. 2016(07)
[3]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 张华.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4)
[4]融通“教”“育”,深度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J]. 叶澜. 今日教育. 2016(03)
[5]“教学认识论”在中国的确立及其贡献[J]. 郭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6]亚里士多德论理智德性[J]. 聂敏里. 世界哲学. 2015(01)
[7]德性知识论:品质与能力[J]. E.索萨,郑伟平,曹剑波. 世界哲学. 2014(05)
[8]“我们”的世界缺什么[J]. 樊浩. 道德与文明. 2012(06)
[9]现代课程教学与教学认识论[J]. 郭华.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03)
[10]生成论教学哲学论纲:架构与特征[J]. 张广君.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04)
硕士论文
[1]生成性教学: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哲学[D]. 程良宏.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78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7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