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知识的属性及其实现
发布时间:2021-04-13 00:54
实现课程改革在于转变知识观。如何转变课程知识观,通常表现为对知识类型的选择。此分类与选择导致课程知识的不确定或暂时性特征,影响教育之"人"的片面性。故从内部分析课程知识的性质为第一要务。课程知识的基本属性是公共性、它性与自性。其中,课程知识的自性源于前两个属性,是生成"意义"之本。课程知识的属性要在实际教育行动中对话实现,首先要保持其内在的形而上探寻问题与形而下解决问题的张力关系。其次,对话不仅是形式上的呈现,如各种主体间及其客观对象的关系中对话,更在于课程属性间的关系对话,落到实践层面,便是一系列经验与反思间的转化过程。最后,课程知识的属性实现,要求与文化语境相契合,因为课程知识及其对话深层关切是人的情感与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2(04)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导言
二、知识形态与课程知识的属性
(一)知识形态及其实现的基本路径
1.知识的形态
2.知识探寻的基本路径
(二)课程知识的属性
三、课程知识属性的教学实现
(一)一个亘古的疑问
(二)对话展开冲突和质疑的优先性
(三)问题学与中国语境
四、结语
本文编号:3134306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2(04)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导言
二、知识形态与课程知识的属性
(一)知识形态及其实现的基本路径
1.知识的形态
2.知识探寻的基本路径
(二)课程知识的属性
三、课程知识属性的教学实现
(一)一个亘古的疑问
(二)对话展开冲突和质疑的优先性
(三)问题学与中国语境
四、结语
本文编号:3134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13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