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频中教师手势和目光引导对学习者学习的影响:经验反转效应
发布时间:2021-09-04 06:34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兴起助推着在线学习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学习方式。教学视频作为在线开放课程的重要学习资源,其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在线学习的研究热点。教学视频因其动态可视化特点深受学习者喜爱,但其转瞬即逝的特点可能会导致额外的认知负荷,阻碍学习。有研究表明,通过引导学习者注意视频中的重要信息,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引导可以是学习内容的视觉变化,也可以是教师用眼神或手势进行引导。此外,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先验知识水平会影响其认知加工方式及注意分配模式。综上,本研究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和社会性注意效应,探讨在教学视频中,教师的引导方式和学习者先验知识水平对其学习效果、注意分配、认知负荷和学习满意度等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利用眼动追踪技术,探索教学视频中教师引导方式和学习者先验知识水平对其学习效果和注意分配等的影响。本研究随机招募196名在校大学习者作为被试,实验采用4引导方式(1无引导、2仅目光引导、3仅手势引导、4目光+手势引导)X2先验知识水平(高经验、低经验)的两因素组间设计。研究表明:(1)学习者的先验知识水平显著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高经验学习者的保持成绩和迁移成绩均显著高...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预先调查的270名被试测验成绩分布统计??表4.1正式实验的1%名被试基本信息及测验成绩描述统计??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师始终盯着摄像头,不做任何引导,而其余3个视频的教师则在一些相同的时间做??出目光引导/手势引导/目光+手势引导。例如,当教师在讲解“有性生殖”这一概念??时,会眼睛看向PPT上的相应内容(目光引导),或抬手指向PPT上的相应内容??(手势引导),或眼睛看向PPT上的相应内容,同时用手去指同样的内容(目光+手??势引导)。4个视频材料中的呈现方式见图4.2。像这样的引导在视频材料中一共呈??现了?15次,具体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引导方式详见附录1、附录2。除此以外,??4个视频材料几乎完全一样,包括教师语气、表情,说话节奏,PPT放映速度等。??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图4.3被试在眼动追踪设备监控下观看视频??III丨I?卜?I?削麗?i??|£i__?隱;??fjnmj??图4.4主试在主试机上监控被试的眼动情况??4.2.5实验程序??整个实验在M大心理学院的眼动实验室完成。事先和招募的被试约定好实验??时间,请每个被试依次单独进行实验。待其进入实验室后,首先对其进行主视眼测??试,确定主视眼,即后续眼动仪跟踪记录数据的对象(单眼记录模式)。接着,请??被试填写先验知识问卷,以测试其先验知识水平,时长5min左右。测验完成后,??根据问卷得分对其进行分组,11分及以上者记为高经验被试,8分及以下者记为低??经验被试,9分或10分则不再进行下一步实验,会给予小礼品感谢参与,并将其送??离实验室。然后,请通过测验的有效被试在眼动仪上随机观看四种视频类型(1无??引导、2仅目光引导、3仅手势引导、4目光+手势引导)中的一种。被试观看视频??的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请被试坐到显示屏前,根据其身高调整椅子和下领托高度,尽量使被试以??最舒服的坐姿进行学习。接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媒体学习中的图文整合:同步化线索和学习者经验的作用[J]. 谢和平,安婧,王福兴. 心理科学. 2017(05)
[2]多媒体学习中线索效应的元分析[J]. 谢和平,王福兴,周宗奎,吴鹏. 心理学报. 2016(05)
[3]眼动追踪技术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2005—2015年相关研究的综述[J]. 郑玉玮,王亚兰,崔磊. 电化教育研究. 2016(04)
[4]关于视频课程公开的几点建议——以《管理学原理》为例[J]. 李凡. 学理论. 2015(36)
[5]由慕课引发的关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 唐菁,方东权,熊婵.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10)
[6]眼动技术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J]. 黄涛,赵立影.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06)
[7]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 刘芳,孙福万,王迎,魏顺平. 中国远程教育. 2015(01)
[8]美国大学MOOC的兴起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挑战[J]. 曾晓洁. 比较教育研究. 2014(07)
[9]MOOC对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 杨九民,郭晓梅,严莉.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2)
[10]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 陈肖庚,王顶明. 现代教育技术. 2013(11)
博士论文
[1]在线视频课程中教师对学习过程与效果的影响[D]. 杨九民.华中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教学视频中线索类型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D]. 韩佳雪.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在线教学视频中弹幕对不同类型知识学习的影响[D]. 易田.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 王蓓.扬州大学 2018
[4]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注意的眼动研究[D]. 陈璐.西南大学 2016
[5]不同注意条件下视觉线索对社会性注意的影响[D]. 任婷婷.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浏览网络课件不同字体字号与颜色搭配的眼动研究[D]. 李萍.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82759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预先调查的270名被试测验成绩分布统计??表4.1正式实验的1%名被试基本信息及测验成绩描述统计??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师始终盯着摄像头,不做任何引导,而其余3个视频的教师则在一些相同的时间做??出目光引导/手势引导/目光+手势引导。例如,当教师在讲解“有性生殖”这一概念??时,会眼睛看向PPT上的相应内容(目光引导),或抬手指向PPT上的相应内容??(手势引导),或眼睛看向PPT上的相应内容,同时用手去指同样的内容(目光+手??势引导)。4个视频材料中的呈现方式见图4.2。像这样的引导在视频材料中一共呈??现了?15次,具体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引导方式详见附录1、附录2。除此以外,??4个视频材料几乎完全一样,包括教师语气、表情,说话节奏,PPT放映速度等。??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图4.3被试在眼动追踪设备监控下观看视频??III丨I?卜?I?削麗?i??|£i__?隱;??fjnmj??图4.4主试在主试机上监控被试的眼动情况??4.2.5实验程序??整个实验在M大心理学院的眼动实验室完成。事先和招募的被试约定好实验??时间,请每个被试依次单独进行实验。待其进入实验室后,首先对其进行主视眼测??试,确定主视眼,即后续眼动仪跟踪记录数据的对象(单眼记录模式)。接着,请??被试填写先验知识问卷,以测试其先验知识水平,时长5min左右。测验完成后,??根据问卷得分对其进行分组,11分及以上者记为高经验被试,8分及以下者记为低??经验被试,9分或10分则不再进行下一步实验,会给予小礼品感谢参与,并将其送??离实验室。然后,请通过测验的有效被试在眼动仪上随机观看四种视频类型(1无??引导、2仅目光引导、3仅手势引导、4目光+手势引导)中的一种。被试观看视频??的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请被试坐到显示屏前,根据其身高调整椅子和下领托高度,尽量使被试以??最舒服的坐姿进行学习。接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媒体学习中的图文整合:同步化线索和学习者经验的作用[J]. 谢和平,安婧,王福兴. 心理科学. 2017(05)
[2]多媒体学习中线索效应的元分析[J]. 谢和平,王福兴,周宗奎,吴鹏. 心理学报. 2016(05)
[3]眼动追踪技术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2005—2015年相关研究的综述[J]. 郑玉玮,王亚兰,崔磊. 电化教育研究. 2016(04)
[4]关于视频课程公开的几点建议——以《管理学原理》为例[J]. 李凡. 学理论. 2015(36)
[5]由慕课引发的关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 唐菁,方东权,熊婵.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10)
[6]眼动技术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J]. 黄涛,赵立影.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06)
[7]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 刘芳,孙福万,王迎,魏顺平. 中国远程教育. 2015(01)
[8]美国大学MOOC的兴起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挑战[J]. 曾晓洁. 比较教育研究. 2014(07)
[9]MOOC对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 杨九民,郭晓梅,严莉.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2)
[10]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 陈肖庚,王顶明. 现代教育技术. 2013(11)
博士论文
[1]在线视频课程中教师对学习过程与效果的影响[D]. 杨九民.华中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教学视频中线索类型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D]. 韩佳雪.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在线教学视频中弹幕对不同类型知识学习的影响[D]. 易田.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 王蓓.扬州大学 2018
[4]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注意的眼动研究[D]. 陈璐.西南大学 2016
[5]不同注意条件下视觉线索对社会性注意的影响[D]. 任婷婷.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浏览网络课件不同字体字号与颜色搭配的眼动研究[D]. 李萍.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82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8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