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09 06:15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中新课程在价值观、结构、内容、学习方式、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重大转变呼唤高考作出相应改革。应改革高考命题与阅卷机制,实现高考内容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高考形式应由统一走向多样化,可以在分省命题的基础上试行分类高考和两阶段考试制度。高考成绩在高校招生中应由惟一标准转变为主要标准,逐步扩大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成长记录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程度。
【作者单位】: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考 高校招生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3JZD003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632.474
【正文快照】: 从教育与考试的关系看,考试与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但“考试只是一种方法,教育才是目的”[1],此次高中新课程实验在课程价值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的重大变革必然要求高考内容、形式与录取标准等方面作出相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黎明;十九世纪英国“新大学运动”对中国大学改革的启示[J];沧桑;2005年Z1期

2 张从渡;;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评价改革[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申仄仄;方明军;;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再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4期

4 肖云;陈敏;;营销管理:独立学院适用的运行模式[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5 陈少雄,王静一,尹柳银;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特色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郑法钰;自学考试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7 彭拥军;彭兰;;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的定位[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6期

8 石生仁;李万里;李世萍;;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理念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3期

9 孙志强;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问题透视[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张辉;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管理学阐释[J];高教探索;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晓平;;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两个体系的解读[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2 张炜;;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策略[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邹晓平;地方院校战略规划的理论问题与个案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5 卢波;当代“大学城”规划建设问题及其战略调整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焕斌;高校扩招: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官瑞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我国高校定位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雪霞;建国初十七年莆仙高考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庆根;新时期高考改革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潘静;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D];河海大学;2007年

6 戴铁军;我国高校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曙钧;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许小石;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晓霞;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D];汕头大学;2004年

10 廖同云;高考导向功能异化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介人;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立新功——第十七个教师节献词[J];陕西教育;2001年09期

2 周海银;面向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论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7期

3 孙杰;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的四个关注点[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4 张长林;学生参与是政治课教学的灵魂——试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参与[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年12期

5 宋维华;英语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04期

6 何兆华;新课程改革中的校长培训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2年07期

7 ;新课程改革研修班结业[J];安徽教育;2002年11期

8 张晖,张丽,孙福孟;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新型小学教师的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陈利平,卢晓华;理解动因·消除困惑·实现跨越——来自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0 范光基;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为新课程改革服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兴权;;试论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毅;;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同感问题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王克荣;;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认识和做法[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王静;;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和思索[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5 张风兰;;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6 李志方;王荣法;;论微型实验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优势和作用[A];微型化学实验专辑论文集[C];2004年

7 张志前;;新课程·新技术·新变革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及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况琳;;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白金霞;;浅谈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力根 陈青峰;塑造美好灵魂的人[N];江西日报;2000年

2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推进教师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辛丽娟;为了每一个孩子[N];吉林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赵显坤;教师要做新课程改革的热情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赵显坤;早起步 争主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张廷凯;国际视野与本土背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苟正斐;甘肃:凸现一个“新”字[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刘运东 刘玉林;为教师的阅读提供4种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记者 张真弼;十堰新课程教师持证上岗[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中国石化管道中学 陈强 段圣春;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软件[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兰;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知识结构及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薛国凤;冲突与和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5 吕润美;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萍;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孙宇红;试论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显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佳;德育新课程改革中德育教师角色转变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妙娥;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游涛;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丽红;城乡结合部中学历史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郝双美;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富国;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郝晓;中日高中新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51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0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