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还是“方法论”: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应然
发布时间:2021-12-17 12:40
现象学进入教育研究领域发展出了教育现象学研究一脉。但迄今为止,教育现象学中对现象学的角色定位只谈及"现象学方法",即从"方法"层面着眼借鉴现象学,所获颇丰。其肇因可能是源于现象学哲学本身造成的误解及教育现象学早期践行者的着意强调。但现象学作为哲学发展史上的"第三条道路",应有其"方法论"的价值和意义,就现象学本身的精神内涵和特征而言,也首先是方法论,然后才是方法。从"方法"层面借鉴现象学,容易流于表面、出现偏差;而从"方法论"层面讨论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启示,则可以从精神一脉上把握现象学的要旨,警醒和反思教育研究科学化倾向带来的可能危机,并为教育质性研究奠基和开辟道路。方法论引领,才是现象学在教育研究、在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应然角色。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19,4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方法”视域下的教育现象学
三、“方法”视域的可能肇因
(一) 现象学哲学本身造成的误解
(二) 教育现象学早期践行者的着意强调
四、现象学“方法论”视域之合理性
(一) 现象学的贡献首先是方法论的
(二) 现象学内部认同“朝向实事本身”的方法论
五、“方法论”视域下的教育研究
(一) 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方法”价值
(二) 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及其深刻性
1. 对教育研究“科学化”的警醒和反思
2. 为教育质性研究奠基和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现象学教育学的意义[J]. 朱光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28)
[2]教育现象学研究问题述评[J]. 王攀峰,曹冉. 教育学术月刊. 2013(01)
[3]返回生活世界教育学:教育何以面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J]. 刘铁芳. 教育研究. 2012(01)
[4]表扬的意义——一种解释现象学的视角[J]. 朱光明. 全球教育展望. 2011(08)
[5]认识何以可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思索[J]. 宁虹. 教育研究. 2011(06)
[6]胡塞尔现象学本质观的“两个革命”与悖论——兼作教育现象学方法论的寻根[J]. 魏宏聚. 教育科学. 2010(05)
[7]教育现象学的两个基本问题[J]. 李树英,王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3)
[8]现象学精神及其教育学意蕴[J]. 蔡春. 教育研究. 2009(08)
[9]劳动:开启德育回归生活世界之门[J]. 韩红升. 教育研究. 2008(11)
[10]现象学视野中的教师教育[J]. 周晓静.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3540141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19,4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方法”视域下的教育现象学
三、“方法”视域的可能肇因
(一) 现象学哲学本身造成的误解
(二) 教育现象学早期践行者的着意强调
四、现象学“方法论”视域之合理性
(一) 现象学的贡献首先是方法论的
(二) 现象学内部认同“朝向实事本身”的方法论
五、“方法论”视域下的教育研究
(一) 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方法”价值
(二) 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及其深刻性
1. 对教育研究“科学化”的警醒和反思
2. 为教育质性研究奠基和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现象学教育学的意义[J]. 朱光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28)
[2]教育现象学研究问题述评[J]. 王攀峰,曹冉. 教育学术月刊. 2013(01)
[3]返回生活世界教育学:教育何以面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J]. 刘铁芳. 教育研究. 2012(01)
[4]表扬的意义——一种解释现象学的视角[J]. 朱光明. 全球教育展望. 2011(08)
[5]认识何以可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思索[J]. 宁虹. 教育研究. 2011(06)
[6]胡塞尔现象学本质观的“两个革命”与悖论——兼作教育现象学方法论的寻根[J]. 魏宏聚. 教育科学. 2010(05)
[7]教育现象学的两个基本问题[J]. 李树英,王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3)
[8]现象学精神及其教育学意蕴[J]. 蔡春. 教育研究. 2009(08)
[9]劳动:开启德育回归生活世界之门[J]. 韩红升. 教育研究. 2008(11)
[10]现象学视野中的教师教育[J]. 周晓静.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3540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54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