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9:48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纷纷开展了旨在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的教育改革。人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还是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其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才的培养与竞争。同历次教育改革一样,这次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的核心依然是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此,国家在2001年6月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年秋季,在教育部的大力宣传和倡导下,在各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教育部首先在全国29个省市设立了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从此拉开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幕。到目前为止,我国建国以来所开展的这场规模空前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近十年的时间,有关这次课程改革的情况在社会各界有着多种意见和呼声,改革的策划者、发起者和改革的执行者、实施者对此有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基层中小学,关于这场课程改革的争论从其改革之初就从未停止过。教育行政部门和改革的始作俑者认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于中小学校课程的实施...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研究问题结构示意图
图 9: 城乡校本课程开发情况由此可见,整体上校本课程落实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而农村对于校本课程落情况比较满意。但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通过访谈得知,实际上有一部分学校校本课程形同虚设或者是年久陈旧,有的教师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校本课程,认为把教书稍微改动一下就是“校本课程”。在问及“校本课程开发是专家和学者的事情”时,教师们的态度如下:26.765.273.334.80 20 40 60 80 100 120城市农村是 否
图 9: 城乡校本课程开发情况由此可见,整体上校本课程落实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而农村对于校本课程落实情况比较满意。但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通过访谈得知,实际上有一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形同虚设或者是年久陈旧,有的教师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校本课程,认为把教科书稍微改动一下就是“校本课程”。在问及“校本课程开发是专家和学者的事情”时,教师们的态度如下:非常同意基本同意非常不同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与实施[J]. 李学书,谢利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02)
[2]探究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认识困惑[J]. 王金本.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02)
[3]论我国课程结构变革[J]. 符淼,谷陟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4]教学生成理论的适切性反思[J]. 吴亮奎.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12)
[5]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 史宁中,柳海民. 教育研究. 2007(08)
[6]当代课程改革:方法的局限与症结[J]. 郝德永. 教育发展研究. 2007(12)
[7]浅析新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特征和趋势[J]. 闫兵,孙丽娟. 科学教育. 2007(03)
[8]浅析新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特征和趋势[J]. 闫兵,孙丽娟. 科学教育. 2007 (03)
[9]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偏差成因分析[J]. 李月华. 教育探索. 2007(05)
[10]关于新课改理念及其实践适切性的思考[J]. 邓璐.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硕士论文
[1]近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与启示[D]. 秦立霞.陕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49078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研究问题结构示意图
图 9: 城乡校本课程开发情况由此可见,整体上校本课程落实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而农村对于校本课程落情况比较满意。但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通过访谈得知,实际上有一部分学校校本课程形同虚设或者是年久陈旧,有的教师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校本课程,认为把教书稍微改动一下就是“校本课程”。在问及“校本课程开发是专家和学者的事情”时,教师们的态度如下:26.765.273.334.80 20 40 60 80 100 120城市农村是 否
图 9: 城乡校本课程开发情况由此可见,整体上校本课程落实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而农村对于校本课程落实情况比较满意。但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通过访谈得知,实际上有一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形同虚设或者是年久陈旧,有的教师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校本课程,认为把教科书稍微改动一下就是“校本课程”。在问及“校本课程开发是专家和学者的事情”时,教师们的态度如下:非常同意基本同意非常不同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与实施[J]. 李学书,谢利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02)
[2]探究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认识困惑[J]. 王金本.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02)
[3]论我国课程结构变革[J]. 符淼,谷陟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4]教学生成理论的适切性反思[J]. 吴亮奎.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12)
[5]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 史宁中,柳海民. 教育研究. 2007(08)
[6]当代课程改革:方法的局限与症结[J]. 郝德永. 教育发展研究. 2007(12)
[7]浅析新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特征和趋势[J]. 闫兵,孙丽娟. 科学教育. 2007(03)
[8]浅析新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特征和趋势[J]. 闫兵,孙丽娟. 科学教育. 2007 (03)
[9]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偏差成因分析[J]. 李月华. 教育探索. 2007(05)
[10]关于新课改理念及其实践适切性的思考[J]. 邓璐.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硕士论文
[1]近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与启示[D]. 秦立霞.陕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49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54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