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实业教育述论
发布时间:2017-06-13 22:11
本文关键词:洋务实业教育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洋务实业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洋务派兴办实业教育的动因;然后从数量、分布、教学内容与形式、师资配备、招生和毕业、学校管理、财政状况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洋务实业教育的发展概况;在洋务实业教育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方针、实用主义的科技观和新式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三个方面;分四个方面阐述了洋务派实业教育实践:倡办实业教育机构、派遣游学、翻译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对实业人才的重视;最后对洋务实业教育的特点、局限性和历史定位进行了客观评价。结论认为洋务实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既定目标,完成了使命,总体上看是成功的,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洋务派是当时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洋务运动 洋务派 实业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9.52
【目录】:
- 前言4-6
- 一、选题的学术意义4
-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4-5
- 三、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5-6
- 内容提要6-10
- 绪论10-14
- 一、研究状况10-11
- 二、讨论范围的界定11-14
- 一、危机四伏,实业救国——晚清洋务实业教育的产生14-22
- (一) 洋务实业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14-15
- (二) 洋务派兴办实业教育的动因分析15-22
- 1. 洋务派的实力为实业教育的产生创造了可能15-17
- 2.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洋务派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17-18
- 3. 洋务实业的发展产生了对专门技术人才迫切需要18-20
- 4. 本身职责的客观要求和维护自身利益的现实需要20-21
- 5. “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使洋务派形成了对实业教育的肯定认识21-22
- 二、“事事设学”,注重实践——洋务实业教育概况22-36
- (一) 基本情况22-25
- (二) 教学内容与形式25-28
- (三) 师资配备28-31
- (四) 招生和毕业情况31-33
- (五) 学校管理33-34
- (六) 财政状况34-36
- 三、“中体西用”,培养新才——洋务实业教育思想36-41
- (一) “中体西用”的办学方针36-38
- (二) 实用主义的科技观38-39
- (三) 新式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39-41
- 四、倡办学堂,擢用人才——洋务派实业教育实践41-49
- (一) 倡办实业教育机构,为实业教育出谋划策41-43
- (二) 派遣留学43-45
- (三) 翻译西方近代科技书籍45-46
- (四) 对实业人才的重视46-49
- 五、应急而生,优劣共存——对洋务派实业教育的评价49-62
- (一) 特点49-55
- 1. 以政府的行政力量为主体,带动社会各界49-51
- 2. 由起初的注重军事相关人才的培养扩大到农工商矿各方面51-52
- 3. 开创性和过渡特征52-53
- 4. 依附于洋务机构53-55
- (二) 局限性55-62
- 1. 数量少,规模小,未形成体系化55-56
- 2. 学习西学内容仅限于器物层面56-57
- 3. 整体办学水平不高57-59
- 4. 应急而生,缺乏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59-60
- 5. 对女子实业教育认识不一,贯彻不力60-62
- 六、滋润后学,,影响深远——洋务实业教育的历史定位62-69
- (一) 最终促成了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制度的建立62-64
- (二) 洋务实业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64-65
- (三) 洋务实业教育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65-69
- 结论69-72
- 注释72-79
- 参考文献79-83
- 中文摘要83-86
- ABSTRACT86-90
- 后记9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真真;晚清企业教育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魏利梅;洋务派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洋务实业教育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477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