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教学设计在实践中面临多重挑战:客观主义教学设计范型忽视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难以处理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难以预期的教学问题;建构主义倾向的教学设计,虽然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导致学生处于无结构状态中盲目探询,直接导致学习者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设计研究结果缺乏操作性与实用性;传统教学设计在劣构领域表现出力不从心,学习者劣构问题解决能力停滞不前。 本文针对教学设计面临的挑战,依据认知弹性理论的基本观点,在深入研究劣构领域有效学习的诸多因素基础上,结合实践构建了一个面向劣构领域学习的、使用者设计倾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际运作过程、实用价值进行了实验研究。 文章深入分析了认知弹性理论的理论框架及核心观点:“高级学习”、“随机通达教学”、“认知弹性超文本”三个范畴紧密相联,共同构成一个几尽自足的逻辑结构体系;挖掘并拓展了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隐喻:分析了认知弹性理论在教学设计上的基本指向,探讨了认知弹性理论未能关注的有效高级学习的其它重要因素;紧密结合实践构建了使用者设计倾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坚持使用者设计理念,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高度重视教学系统中的动力机制设计;通过实验探讨了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的运作过程与实际效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对于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动机的形成、提高学生劣构领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劣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在复杂领域的教学中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参照意义和实际推广价值。
【关键词】:认知弹性理论 劣构领域 教学设计模式 使用者设计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相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3-15
- 1.2.1 关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研究13-14
- 1.2.2 关于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14-15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15
- 1.4 研究方法15-17
- 第2章 认知弹性理论的理论框架与核心观点17-23
- 2.1 概论17-18
- 2.2 认知弹性理论的逻辑结构18-21
- 2.2.1 认知弹性理论的范畴体系18-20
- 2.2.2 认知弹性理论范畴间的逻辑关系20-21
- 2.3 认知弹性理论的简要评价21-23
- 第3章 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隐喻及其拓展23-34
- 3.1 认知弹性理论隐喻的教学设计基本原则23-24
- 3.2 原有知识和技能对高级学习的影响24-27
- 3.2.1 认知弹性理论的学习迁移观25-26
- 3.2.2 认知弹性理论学习迁移观对教学设计的启示26-27
- 3.3 高级学习中的学习动机因素27-32
- 3.3.1 ARCS 动机模式简介28-30
- 3.3.2 ARCS 动机模式对高级学习动机策略设计的启示30-32
- 3.4 高级学习中的认知风格因素32-34
- 第4章 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34-42
- 4.1 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显著特征34-35
- 4.2 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阐释35-42
- 第5章 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实验研究42-57
- 5.1 实验研究目的与假设42
- 5.1.1 目的42
- 5.1.2 基本假设42
- 5.2 研究对象与方法42-45
- 5.2.1 研究对象43
- 5.2.2 测量方法43-44
- 5.2.3 实验处理和实验过程44-45
- 5.3 实验案例45-51
- 5.4 研究结果及分析51-54
- 5.5 讨论54-56
- 5.6 实验研究的结论56-57
- 结论57-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4-65
- 附录 B 创造性思维能力诊断量表65-68
- 附录 C 学生作品评价表68-69
- 附录 D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量表69-70
- 附录 E 学生访谈提纲70-71
- 附录 F 部分学生作品截图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支军;;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摄影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胡小勇;林晓凡;;促进认知迁移的在线学习课程设计与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7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2 武文婷;李玉萍;常俊丽;;认知弹性理论对非农林院校植物造景教学模式的启示[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明振;宋乃庆;;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高师数学建模教学[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伟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无限的认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曹贤中;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刘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邱相彬;网络环境中劣构知识学习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永富;认知弹性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瑶;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物理CAI课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贾翠;网络环境下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鹏宇;网络课程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文莲;论物理教学中的多重表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士勇;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503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