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学与教育人类学:取代还是并存
本文关键词:民族教育学与教育人类学:取代还是并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尽管民族教育学和教育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不能相互等同或相互取代,因为两者在词源、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成果、重点考察的对象、研究的视角、研究方法、研究观念和研究目的及研究功能方面均不同,所以不能把两者相混淆或在同一层次上使用。
【作者单位】: 内蒙古赤峰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 民族教育学 教育人类学 取代 研究方法 人类学研究 研究观念 研究成果 历史背景 少数民族教育 迅速崛起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我国民族教育学和教育人类学这两门学科的发展引发出一系列令人困扰的问题。比如,在理论上,一些学者认为两者没有严格的区别,只是在学科最初发展过程中,在发展程度上存在一些差异。另外,人们在翻译外来专业术语的过程中对概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两者被冠以不同的名称。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冯跃;中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学科发展之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滕星;;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兼谈与教育社会学的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苏日娜;论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认识[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2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冯增俊;;教师的成长与培训初探——兼论中国内地实践与经验[J];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4 苏德;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11期
5 刘彦尊;;人种志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滕星;;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兼谈与教育社会学的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苏日娜;论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祁进玉;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艳红;东乡族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樊华强;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人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柏华;小学教师教材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智慧;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8 郭凤鸣;云南贡山丙中洛乡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静尘;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邢海燕;关于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中文化拓展问题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罗吉华;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在京文化适应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王婧;奥格布(John Uzo Ogbu)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陈甜;从江县占里丧葬仪式及其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张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7 侯杰;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羊巨波;走向交往的阅读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景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丁晓龙;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构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邵燕楠;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冯跃;中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学科发展之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崔延虎;跨文化交际教育:民族教育若干问题探讨——教育人类学的认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洛;加强民族教育研究工作 开创民族教育新局面[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2 李瑛;民族教育学问题初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3 叶志贞 ,崔斌子;创建教育学科的新分支——民族教育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4 B.库利科夫 ,何萍;哲学-教育人类学:问题和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8期
5 陈国强;论人类学研究的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6 吴念香;教育人类学[J];高教探索;1987年04期
7 王川;;教育人类学[J];外国教育研究;1987年02期
8 洪川;;教育人类学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9 高娃;教育人类学[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8年06期
10 沈煜峰;西方教育人类学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1988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张巨龄$$特约嘉宾 国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西部大开发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课题组组长$$哈经雄;民族教育要服务民族地区[N];光明日报;2002年
2 黄旭;从教育创新角度探历史之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陈宜安 杨孔炽;加强人类学学科建设[N];光明日报;2003年
4 张庆宁;理解生命 欣赏生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5 中央民族大学 朱雄全;以“211工程”建设为动力 推动科学研究迈上新的台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李亦园;来自南疆的人类学呼唤[N];光明日报;2004年
7 记者 谢志娟;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学术研讨会召开[N];甘肃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张新立;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崔英锦;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会清;语文教学与学生“文化——人格”的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桑国元;边远贫困山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孟兰兰;达斡尔族社会变迁与幼儿家庭教育——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滕克乡后霍日里屯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朱强;北京市两类民办高校比较分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冯跃;藏族中学生内地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观察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马效义;回族社区经商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山东莘县朝城镇回族社区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阳贤;面具下的教育[D];西南大学;2006年
8 黄晓岚;经济文化类型与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王婧;奥格布(John Uzo Ogbu)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民族教育学与教育人类学:取代还是并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3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6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