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文化世界的本质与德育的使命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文化世界的本质与德育的使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转型时期的德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和体验方式。青少年文化世界的本质是"生成中"的关系总和,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信仰的关系中,青少年处于求真向求善、代际关系向伙伴关系、"自我"向"超我"、盲目向理性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是高层次的文化教育,注重的是文化生态中主体的觉醒与主体的发展过程。德育的使命在于创建一个由道德引领的和谐文化系统,其建构应当贯彻主体性、整体性、互动性、内在性等基本原则。
【作者单位】: 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
【关键词】: 青少年成长 文化教育 德育 文化世界 人与人 文化系统 成人 思想道德教育 使命 互动性
【基金】: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研究项目(06ZX004)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近年来,理论界对于文化与道德、道德教育之间关系的关注,有助于我们对道德、道德教育理论定位的合理性进行反思,这一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为我们研究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站在文化视野中思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关注青少年文化世界的本质,尊重青少年这一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高,唐德善;欠发达地区的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4期
2 陈红梅;中外学校职业指导比较研究探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4期
3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张尚兵,张尚武;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马叔平;致力于建设 学习化社会──北京成人教育回顾与展望[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10期
6 纪军;试论大学在成人教育发展中的角色[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12期
7 许建中;教会学生评改作文问对——语文自主学习策略指导举隅[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8 鲁雷;论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9 李和佳,吴卫丰;论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从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谈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晓峰;吴永忠;;论STS的两种研究传统[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仪淑丽;;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重构[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欣川;中国企业家素质测评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京;简论王阳明的心性论[D];河北大学;2001年
2 汪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兼对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历史考察[D];苏州大学;2001年
3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商卫星;意识研究中还原论方法的限度——评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熊颖;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及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建军;电视剧的心理疗慰功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建敏;向死而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颜敏;生态政治论[D];湘潭大学;2001年
10 金斌华;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国职业教育介绍[J];安徽教育;1980年10期
2 刘仁杰;中央苏区教育梗概(上)[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3 夏泳久;谈家庭教育与儿童成长——读马卡连柯《父母必读》所想到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赵学董;谈我国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协调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李士钊;对《武训传》问题应进行学术性的探讨[J];齐鲁学刊;1980年05期
6 王永治 ,王永江;必须充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7 ;玉不琢,不成器[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8 梁德坤;吧城中华会
本文编号:506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0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