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教育反思是指教师运用理智的力量对自身业已或正在经历的具体教育情境进行反省和思考,以期获得对教学情境的教育学意义的理解。教育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他律走向自律;架构理论与经验双向拓展的桥梁。实现深刻的教育反思应该具备批判的态度、开放的理论视角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建构反思共同体。
【作者单位】: 江苏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
【关键词】: 教育反思 叙事研究 行动研究 反思共同体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上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理论依据成为当代教育关注的焦点和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人们普遍认识到: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诚如斯腾豪斯(L.Stenhouse)所言“: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那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明全;行动研究与课程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郝琳;;教师的理论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今日科苑;2007年11期
3 蔡春;;个人知识:教育实现“转识成智”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孙颖荪;;《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建构主义为指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武晓艳;入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2期
4 田宝军,王德林;美国专业发展学校(PDS)标准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5 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6 张塔娜;我国学者对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7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8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9 施小菊;运用反思性教学提高体育实习教师专业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彭健民;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惠良;;构建初中数学教与学反思机制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王晓巍;;中学化学教学反思的思考与实践[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4 缪建平;;引领教师进入“反思性教学”状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陆京秀;;新课改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周如俊;;校长要变教学反思“苦差”为教师成长的“追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沈学英;;用音乐敲开智慧之门——论述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10 蔡春;在权力与权利之间[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焦炜;课程行动研究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玉东;国家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龙海;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欧群慧;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卫华;反省与心理健康之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蔡传明;我国中学骨干体育教师的时代特征与成才因素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春,扈中平;立足于“关系”的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庆;;论教育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2 陈国庆;;论教育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02期
3 周克明;李金江;;叙事研究:让教育充满灵性[J];江西教育;2006年17期
4 吴翔;;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研究[J];江西教育;2008年05期
5 刘良华;改变教师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J];教师之友;2004年06期
6 周克明,李金江;叙事研究:让教科研充满灵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5期
7 吴言;;叙事研究:反思个人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9期
8 袁爱群;网络叙事研究:让沟通无障碍[J];中小学管理;2005年09期
9 林淑湘;;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J];山东教育;2008年18期
10 詹捷慧;;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追求[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康丽;需要专业引领 也需要行政推动[N];中国教师报;2007年
2 记者 刘廷艳;有效促进教师叙事研究[N];协商新报;2008年
3 包国庆;科学发展观背景上的教育反思[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董轩;教育研究的叙事浪潮[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李 健;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顾海兵;中国公共外语教育反思[N];南方周末;2004年
7 本报记者 刘微;倡导“且思且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赵明仁;教师如何提高叙事研究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庄严(书评人);教育文化微观史研究在中国[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曾毅;充溢哲理的教育诗篇[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黄瑾;农民城的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叶正波;教育议事会:一个微观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维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林德全;论教育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红玉;我的新教师生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彭凤琴;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范敏;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叙事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屈莹莹;农村教师劳动报酬之叙事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邓朝珍;专家型教师个人教育理论的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余祖应;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韩鑫桐;高中女生异性交往过密问题的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敏;教师个人课程观的形成[D];河南大学;2007年
9 王艳;农村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欢;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叙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
本文编号:514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1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