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西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西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学工作首当其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教育改革第一线的执行者,是否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来实施和落实课程改革,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专家、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如何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但对于未来教师的主力军——高师学生如何在学校期间形成专业的、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基本能力探讨得较少且不够深入。新课程改革不仅仅对现实的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未来的教师面临着挑战。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的形成无论为他们以后更好、更快地适应教师工作岗位要求,还是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主要场所,理应主动与新课程改革相衔接,对原有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基本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培养高师学生哪些方面的教学基本能力;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的现状如何;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高等师范院校应进行哪些改革,培养学生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基本能力;这些都是本研究力求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来进行研究。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相关研究的现状、成果,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总体设计。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的结构。本文在解读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挑战,结合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基础性、适应性、专业性、时代性的特点,提出了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结构。 第三部分对广西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笔者对广西三所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当前高师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认识不够,教学基本能力还比较薄弱。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这三所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及开展情况,提出广西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育理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完善,不利于学生形成现代的教育理念;二是教育技能训练课程不够规范、有效,不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教学技能;三是教育实践环节比较薄弱,不利于学生具备足够的教学体验。 第四部分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的改革建议。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从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训练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方面来提出改革建议,并且在具体的改革措施中尽量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使之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衔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师学生 教学基本能力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52.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导论9-16
- (一) 研究的必要性9-11
- (二) 相关研究综述11-13
- 1、关于教学能力的概念11
- 2、关于教学能力的构成11-12
- 3、关于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12-13
- 4、文献综述小结13
- (三) 研究的总体设计13-16
- 1、研究问题13
- 2、研究意义13-14
- 3、研究方法14
- 4、论文基本框架和研究思路14-15
- 5、本文的创新之处15-16
-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的理解16-29
- (一) 新课程改革的透视16-20
- 1、新课程改革的提出16-17
- 2、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17-19
- 3、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19-20
- (二) 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的理解20-23
- 1、相关概念界定20-21
- 2、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的特点21-23
- (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的构成23-29
- 1、教学基础能力25-26
- 2、教学实践能力26-28
- 3、教学发展能力28-29
- 三、广西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现状与分析29-39
- (一) 广西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概况29-30
- (二) 广西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30-39
- 1、教育理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完善,不利于学生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30-32
- 2、教育技能训练课程实施不够规范、有效,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教学技能32-36
- 3、教育实践环节比较薄弱,不利于学生获得足够的教学体验36-39
-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的策略39-45
- (一) 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教育理论课程的改革39-40
- 1、丰富教育理论课程门类,加大课程学时比重39
- 2、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的学习,树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39-40
- 3、整合教育类课程内容,加强教育类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与应用性40
- (二) 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的保障——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40-41
- 1、以新课程改革理念来指导,,把教育技能训练落到实处40-41
- 2、改革教师教学方法,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41
- 3、运用微格教学,提高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性41
- (三) 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的关键——教育实践的体验41-45
- 1、延长并合理安排教育实习时间42
- 2、加强教育实习指导的力度42-43
- 3、建立互惠关系,创建与稳固实习基地43-45
- 结语45-46
- 注释46-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 1: 《新课程背景下广西高师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研究》调查问卷52-54
- 附录 2: 广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一览表54-55
- 附录 3: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课程一览表55-56
- 附录 4: 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一览表56-57
- 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58
- 致谢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平;;生物新课程中老师的适应性状况[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2 代保民;;新课程改革,校长不可缺位[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3 马瑞光;;新课改理念下班级工作初探[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4 王廷连;;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5 文亚红;;感悟新课程标准[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6 乔娜;;教师角色转变与新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7 于彦花;;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的转变[J];学周刊;2011年07期
8 张中俊;;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思索[J];快乐阅读;2011年13期
9 陈京山;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透视[J];基础教育;2004年04期
10 罗发海;;浅谈新课程改革与师资培训[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勤娣;尹东妹;;反思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陈涛;;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郝文凤;;新课程高中英语探究式学习模式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燕兴权;;试论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志前;;新课程·新技术·新变革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及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子圣;;浅议课改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郝健;;几个语文教学现象留给我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陆守明;;农村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唐炎;郭礼;禹文;;运用“黑箱”理论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审视[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纯;明年高中力争实行新课程改革[N];安徽日报;2004年
2 徐志纯;新课程改革以农村为重[N];安徽日报;2004年
3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李芳;我省明秋实施普高新课程改革[N];云南政协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温淑敏 通讯员 黎力;“求思文化”助新课程改革扬帆远航[N];天津教育报;2009年
6 宋维萌 吴颍惠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业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史学贵 贵州省毕节实验区教育局局长 单秀梅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老师;新课程改革 让教育走近实践[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市教育局供稿;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考察报告[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8 吴秉健;我市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效凸显[N];韶关日报;2009年
9 杨杰 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以建设性思维推进新课程改革[N];安阳日报;2009年
10 毕节市八寨中学 陈堡;浅议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N];毕节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2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4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袁磊;“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吕润美;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玲;新课程背景下高校物理专业师范生素质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雷芳;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建忠;新课标下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玲;新课程改革下我国优秀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映鹏;新课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军;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范永红;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师反思性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阮茜;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中的的教师评价问题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媛;高中新课程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西高师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研究
本文编号:513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1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