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课程即过程——关于过程课程观内涵的诠释

发布时间:2017-07-08 12:22

  本文关键词:课程即过程——关于过程课程观内涵的诠释


  更多相关文章: 过程 课程 课程观 过程课程观


【摘要】:过程课程观的提出是有理论和现实依据的,那就是时代精神、知识的性质和人的自我认识的变化。所谓过程课程观,就是把课程看作是"过程"的系统课程理论。在过程课程理论视野中,过程性不仅仅是课程的一种属性,它对课程来说具有本体论上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说,过程是课程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课程是一种过程性的存在。与传统的课程观相比,过程课程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强调课程目标的发展性与生成性;追求课程结构的多样化与选择性;倡导课程资源的"生活化"与"事件化";坚持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过程 课程 课程观 过程课程观
【基金】:华中师范大学“丹桂计划”资助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当前,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然而,在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无论是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还是存在的问题都告诉我们,改革传统的课程首先需要改造传统的课程观,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首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红宇;新的知识观与课程观[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2 卜玉华;;课程理念的历史透视与重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扈中平,蔡春;教育人学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夏正江;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刘志;;悲剧性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3 张亚丽;;博尔诺夫空间观对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赵景春;优化课程是继续教育中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杨帆;;教师的反思性语言形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8 邵燕楠;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任建东;道德重建的主体之维[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刘懿;;缺失与构建: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图书馆公众危机教育的启示[J];图书与情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红珊;;欲望的身体与分裂的自我——以郭沫若的小说为例[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2 李佳;;中小学STS教育的反思——基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解析[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建国;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田亚婕;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班主任专业素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锋;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明菊;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晶;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文妹;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及其教育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娟;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康菁菁;小学教师自我表露调查及成因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庆;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中的教学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红;;论生成性课程事件的捕捉与利用[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0期

2 管梅英;关于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3期

3 林兆其;《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学习提要和考核要求[J];云南教育;2002年S1期

4 马启鹏;;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课程模式的构建[J];成人教育;2009年02期

5 刘期锡;;论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资源开发[J];科学决策;2008年11期

6 陈俊兰;刘达;;职业教育过程课程观的分析与应用[J];职教通讯;2010年02期

7 杨骞,张世雄,徐雁;立体化的大课程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4期

8 陈业瑜;新课程呼唤教师新的课程观[J];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9 焦渭贤;;加强随机作文训练 凸显自主精神[J];作文教学研究;2004年11期

10 罗蓉蓉;;走向新的教师观——执行者向开发者的转变[J];地理教育;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春莲;;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2 陈炜嵘;;强化资源利用意识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余光;;乡土资源的开发形式和手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张慧英;;谈化学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高自强;张海;;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纪雪颖;曹新;;找好切入点,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以“探寻奥运会徽后面的数学”为例[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爱萍;;开放课堂 拓展延伸[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荣晓光;;对一堂任务型公开课的若干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9 袁文媛;;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潘文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扬州市花园小学 华晓梅;挖掘课程资源 促进道德教育[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镇下马河小学校长 刘炳辉;让实践基地成为无尽的课程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申承银;老坝港小学:把海洋当做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姚卫新;不宜将“错误”看作课程资源[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沈阳市沈河区二经街第三小学 李云彪;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把“减负”落到实处[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太原师范学院 董玉梅;任意“打扮”还是精心甄别[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辽宁省大连市教育局;让每一个教师都动起来[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记者 董洪亮;知名教师跨校“走教”[N];人民日报;2006年

9 孙海滨;建设应用物理网络课程资源![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10 何友华;今天,你在哪里上课?[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修;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山;普通高中物理模块课程教学实施调查及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8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欣;当代小学音乐活动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锋华;论过程课程观及其教育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生青德;科学课程资源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苏;历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小文;因地制宜开发研究型课程及课程资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红岩;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朱凤军;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红仔;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现状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秋石;综合实践活动“活页文本”的开发[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丽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韩忠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课程资源选择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34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34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9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