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本文关键词:近年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除了继续关注课程评价内涵、课程评价模式等内容外,课程评价方法以及发展性课程评价成了研究的新热点。这些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课程评价概念理解过于宽泛,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关注不够,以及对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相疏离等。围绕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整合的研究,加强地方及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的研究,以及对促进中国特色的课程评价理论建设的研究等,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研究发展的方向。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关键词】: 课程评价研究 课程评价模式 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分析及发展机制研究”(DHA050109)的阶段性成果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3.04
【正文快照】: 我国课程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产生至今只有20余年的历史。随着我国学者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关注,我国课程评价研究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研究文献较少,主要以引进或介绍西方的课程评价理论为主,[1-4]如对泰勒的课程评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启亮;课程评价: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双向两难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7期
2 胡中锋;李群;;学生档案袋评价之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3 胡中锋;黎雪琼;刘桂秋;;论新课程评价中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娜,赵丽萍;主体性发展目标结构与体系构建的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刘炎,铁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周静,冯朋;“九五”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唐田,刘恩山;对中、美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目标及内容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5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周华丽,顾志良;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崔允o7,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8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9 于秀;完善体育院系《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几点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10 马勇占;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构成因素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2 朱鑫;;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的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兰英;初中德育课程像册集评价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河北大学;2000年
3 梅珍兰;研究性课程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6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钟志勇;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伟华;健康人生教育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艳玲;教育科学研究中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方法的讨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曾君;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樊改霞;国家课改实验区课程评价在农村学校的调查研究[J];甘肃农业;2003年02期
4 高凌飚;基础教育教材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付瑛,周谊;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J];医学教育探索;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勤华;;近年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丁;课程评价研究的最新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03期
3 李有发;;课程评价理论评介[J];全球教育展望;1989年03期
4 姜丽静;课程评价模式的价值取向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唐青才;朱德全;;试论课程评价模式的价值取向[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Z1期
6 刘启迪;;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海峡两岸课程教学评价学术研讨会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6期
7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题组;张广君;王玉凤;周云虹;;课程评价模式研究综述[J];天中学刊;2006年04期
8 刘志军;;课程改革与发展呼唤新型的课程评价[J];天中学刊;2006年04期
9 柴巧燕;;BTEC(HND)课程评价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2期
10 安珑山;课程评价研究:反思与展望(下)[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彦;高职院校校本课程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庞海龙;基于影响论教育观的《现代生命科学导论》通识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梅婷;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5 苗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荆聪聪;初中语文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延霞;西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学业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王肃婷;大学通识课程评价初探[D];汕头大学;2007年
9 肖利英;美国在线课程评价项目分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37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3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