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01:08

  本文关键词: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小学教师 西部地区 职业倦怠 自我效能感


【摘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西部地区3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男教师的去个人化现象比女教师严重,班主任在情绪疲惫和去个性化现象方面比一般教师严重,中学教师的去个性化现象比小学教师严重;(2)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较高,男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教师;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师;中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小学教师;(3)成就感、去个人化、性别、是否班主任直接预测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西部地区 职业倦怠 自我效能感
【基金】: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分析和水平提升的研究”(06jwsk097) 长江师范学院重点扶持学科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4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是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用来描述助人行业中的人们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生理、心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1]。1981年,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司继伟;王金素;王冬梅;孟丽丽;;经济发达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沈杰,郑全全;中学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满利;;教师工作倦怠问题原因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2 杨梅;;教师角色冲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郑红渠;;重庆地区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胡维芳;;教师职业心理发展危机与干预策略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蒋红娟;;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及干预浅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曹光海;;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1期

7 王杨;;论初任教师入职引导的意义及其途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顾玉春;徐学华;宋彦;;实习护理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9 谭娟晖;李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1期

10 徐金寿;;教师教学质量督导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姗;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黄敏姣;中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晓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师人口学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史云静;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红霞;走向发展的教师评价[D];河南大学;2006年

7 黎小艳;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士芹;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状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雷海云;高中生对物理教师性别差异的认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冬梅;经济发达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及与自我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伍新春,曾玲娟,秦宪刚,郑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2 董薇;赵玉芳;彭杜宏;;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3期

3 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1期

4 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5 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6 高山,许燕;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8期

7 王才康 ,何智雯;父母养育方式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1期

8 刘晓明;邵海燕;;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10期

9 曾玲娟;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雯;李红丽;;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与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敖雯;李爱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态势与调适[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陶晓丽;於荣;;自我效能感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1年01期

5 李家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机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6 李明蔚;;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成因分析[J];文教资料;2010年15期

7 张珩;;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吴晓玮;刘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解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张国庆;;新时期教师职业倦怠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建才;;从“高级职称”现象看教师的职业倦怠[J];宁夏教育;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召锋;俞国良;曾盼盼;;中小学教师竞争态度与职业倦怠的对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陆;佐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教育幸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魏心;战伟根;于焕芝;;论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解决途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董君;;克服职业倦怠 实现生命主体价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5 杨桂菊;陈艾华;;医护群体社会支持系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田培树;;浅议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7 刘畅;伍新春;;应对方式对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调节作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田培树;;浅议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9 蒋慧琳;许家丽;黄海燕;顾超琼;;广西护理骨干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王树珍;赵琦;李曙光;;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护士条列》解析培训会、中华护理学会2008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论坛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薛惠娟;中小学教师成职业倦怠高发人群[N];河北日报;2009年

2 记者 丰捷;北京:“双选”“分流”破解就业难题[N];光明日报;2009年

3 记者 仝静海 董立龙;周济到张家口走访慰问部分中小学教师[N];河北日报;2009年

4 张建 陈瑞昌;南通中小学教师须拿继续教育学分[N];江苏教育报;2009年

5 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吕善锟;山东考评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鸣琦;中小学教师将增设正高级职称[N];陕西日报;2009年

7 记者李炜玢;我州年内施行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N];昌吉日报;2009年

8 记者 赖志凯;海南中小学教师年增5亿收入[N];工人日报;2009年

9 首席记者 员娟绸;全省中小学教师空编16322名5个县空编超过800名[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10 邓港 齐雷杰;河北:公办中小学教师校外兼职,可被解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东霞;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苏振锋;西部地区发展适用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郭俊华;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马长有;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田治威;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杨雄年;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升级转化过程中政策绩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丽萍;西部地区农户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小明;西部地区生态移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水莲;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动力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刘志生;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丽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毕恩明;济南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付崇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世瑞;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编制及适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施小峰;荆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邓桂练;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调适[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任思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吴梅宝;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增益的问卷编制及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高志强;中小学教师教研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39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39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