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
本文关键词: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
【摘要】:与国内外人文社会学科的反思观点相一致,复杂多变的中国教育状况同样要求研究者调整自己的视野,也就是将研究对象真正转向中国教育空间内的各种人物、机构与事件上,实验现实主义的教育叙事。由此必然还要涉及叙述风格的转换,这一转换意在克服运用理论语言进行教育学写作的局限,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叙事转向 教育叙事 中国教育 生活话语
【分类号】:G40-03
【正文快照】: 叙事探究作为在科学与人文这两极之间的一个中间道路,已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核心学术话语方式。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本文主要从理论与事实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勇;论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路向[J];教育研究;2000年08期
2 罗志田;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J];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3 成伯清;社会学的修辞[J];社会学研究;2002年05期
4 钱民辉;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章润;多向度的现代汉语文明法律智慧——台湾的法学研究对于祖国大陆同行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03年06期
2 王超;;双重视阈下的认同危机——论王祥夫新作《惩罚》中的人性论批判[J];当代文坛;2006年01期
3 白爱宏;后现代寓言:马丁·艾米斯的《时间之箭》[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4 张和龙;;颠覆性的后现代游戏——论马丁·艾米斯的“后现代招式”[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5 杨慧,宋一苇;理性与疯癫——新时期文学“疯人”谱系的知识学考古[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任放;近百年张之洞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3年02期
7 行龙;;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8 黄国信;温春来;吴滔;;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6年05期
9 乐黛云;文化霸权理论与文化自觉[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勇军;;近代汉口商业文化的变迁[J];江汉论坛;2006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勇;知识、教化与欲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家栋;恐怖主义:后现代视角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邹珊珊;超越与限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彭松;社会乌托邦理论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9 吴全华;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邓文初;民族主义之旗[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少鹏;北伐前后曾琦与国民党的合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书愚;清末四川存古学堂述略[D];四川大学;2002年
3 许书宏;恐惧的记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英泽;从水井碑刻看近代山西乡村社会[D];山西大学;2003年
5 陈妙娥;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钱章胜;“成为你自己”——鲁迅、鲁迅现象和现代性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艳丽;论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现代性[D];暨南大学;2004年
8 唐洁;跨越边界——美国明代社会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循;周秦间孔门私学组织的成立及其在黄河流域的迁变[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刘晓虹;非常时期的"平常"取向——张爱玲、苏青的生存观与文学观剖析[D];清华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志田;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J];近代史研究;2000年03期
2 杨兴梅;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J];近代史研究;2000年04期
3 罗志田;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0年06期
4 吴钢;论教育学的终结[J];教育研究;1995年07期
5 罗志田;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J];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6 罗志田;历史创造者对历史的再创造:修改“五四”历史记忆的一次尝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罗志田;《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芳;;让理想照进现实——读《教育,真的不能简单》有感[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3期
2 赵萱;;教育叙事手法的空间转向:来自社会空间理论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3 毕世响;;魂兮,归来——人文精神教育叙事[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5期
4 赵萱;;试析教育叙事之空间维度[J];教学与管理;2011年19期
5 欧阳洁;;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平台——教育博客叙事的优势与局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9期
6 谢云;;让我们成为学生记忆中美好而神圣的瞬间——读《优秀班主任教育艺术66例》[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6期
7 李春霞;陈富瑞;;教育叙事研究的生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7期
8 方珍;谢巧云;;虚拟天空中的雁行[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9 张志明;;博客改变了我们的行为习惯[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4期
10 马玉顺;“教育传奇”类文章应该休矣[J];基础教育;200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赣洪;危文斌;;教育叙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与探索[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3 ;着眼文化制度建设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4 ;创新网络研修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5 何军;侯晓红;;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利用校本研修资源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6 张海燕;洪彦;张蕾;;学校研修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岚;教育叙事如何写?[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袁小燕;教育叙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N];贵州民族报;2006年
3 华东师范大学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华东师范大学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中心小学 杨国新;“罗曼蒂克”的教育叙事能否经得起拷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王英姿;有些想法,,一吐为快[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上海师范大学 黎加厚 郜云雁 余冠仕;博客为何能够博得教师的青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杨绍球;改一改教师论文评审的视角[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李 健;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 张金传;校本教研不是速成的“快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德全;论教育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4 王海燕;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毛毅静;影像记忆与教育变迁:1910-2010年代的中国教育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艳;教育叙事文本的分析与解读[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戴华群;批判反思型教师教育叙事方法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戢辉;Blog:架起教育叙事和学习叙事的桥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竹青;教育叙事对教师自我概念发展影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红梅;基于教育Blog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郝俊英;一位农村语文教师的生命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戴志红;尽心育人:江西泰和一个乡村老师的教学经历与生活史[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铮;“教育Blog伴我成长”[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彩霞;基于数字图书馆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93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9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