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基于模糊规则的现代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7-31 23:29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糊规则的现代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教学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 评价模型 Seasar2 B/S模式


【摘要】: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以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发展成为“以学为中心”,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完全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变化。很自然所谓传统教学模式下必不可少的评价环节也应该有新的发展。因而,如何更好的借助计算机和网络带来的便利,从而有效地进行在线(on-line)教学评价,并从评价中获取有益反馈,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 目前,教学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它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等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由于教学评价模型的多因素以及评价因素的模糊性,,更为教学评价带来了难点,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全面、更科学。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在现代教学思想及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对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现代教学评价系统的基本需求,并进一步提出了系统工作模型,然后对这一模型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设计,从而最终使用户可以在这一系统上方便、灵活地配置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语等教学评价参数,实现对师生教学活动情况的综合评价。 本文以Web浏览器/服务器(B/S)为系统的基本模式来设计在线教学评价系统,客户端无需额外安装专用的软件,采用标准的浏览器接入网络即可使用系统,对用户的计算机知识及客户端计算机软硬件要求都不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用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在整个系统中,服务器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客户机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本评价平台采用的开发环境是著名的开源工具Eclipse3.1,架构工具是开源项目Seasar2,应用服务器是著名的开源工具Tomcat,后台数据库是Oracle。 本文对理论基础、算法分析、系统功能特点、系统实现等方面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并对系统未来的发展、调整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教学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 评价模型 Seasar2 B/S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20
【目录】:
  • 论文摘要7-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建构主义与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11-15
  • 1.1.1 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11-12
  • 1.1.2 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12-15
  • 1.2 国内外现代教学评价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15-18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实际意义18-20
  •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18-19
  • 1.3.2 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19-20
  • 第二章 模糊数学基本理论及其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20-33
  • 2.1 模糊数学基本理论20-24
  • 2.1.1 模糊数学的创立和发展20-21
  • 2.1.2 模糊集合论21
  • 2.1.3 模糊子集的定义及表示21-23
  • 2.1.4 模糊综合评判法23-24
  • 2.2 权向量求解24-26
  • 2.2.1 权向量定义24
  • 2.2.2 权向量求解24-26
  • 2.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教学评价模型的建立26-33
  • 2.3.1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U27-29
  • 2.3.2 评语集V29
  • 2.3.3 确定指标权重29-30
  • 2.3.4 建立评价指标隶属度30
  • 2.3.5 确定模糊算子30-31
  • 2.3.6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31-33
  • 第三章 系统关键技术33-41
  • 3.1 MVC模式介绍33-35
  • 3.2 Seasar2框架介绍35-38
  • 3.2.1 Seasar2概要35
  • 3.2.2 DI Container35-37
  • 3.2.3 Seasar2的主要框架组合37-38
  • 3.3 Oracle介绍38-41
  • 3.3.1 数据库管理工具的选择38-39
  • 3.3.2 Oracle的结构39-41
  • 第四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41-48
  • 4.1 需求分析41-42
  • 4.1.1 需求分析的定义41-42
  • 4.1.2 现代教学评价系统的需求分析42
  • 4.2 系统概要设计42-45
  • 4.2.1 用例图42-44
  • 4.2.2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框图44-45
  • 4.3 系统架构的分析与设计45-48
  • 第五章 系统实现48-59
  • 5.1 开发环境的选择与建立48
  • 5.2 创建系统的数据模型并建立数据库48-51
  • 5.3 教学评价系统的实现51-59
  • 5.3.1 身份验证模块的实现51-52
  • 5.3.2 菜单页面52-53
  • 5.3.3 评价界面53-54
  • 5.3.4 评价查询页面54-56
  • 5.3.5 评价规则设置页面56-5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9-61
  • 6.1 总结59-60
  • 6.2 展望60-61
  • 6.2.1 评价指标的完善60
  • 6.2.2 权重的进一步修改60-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科松;;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2 范艳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评价[J];学周刊;2011年09期

3 胡义忠;;对中学政治教学评价的思考[J];学周刊;2011年24期

4 史晓央;;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1年10期

5 李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6 王艳梅;;浅谈小学英语教学评价[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7 余彤辉;教学评价应从点走向面[J];中小学管理;1997年03期

8 楼Z蟍;马晓锐;;探究式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4期

9 陕晓文;丛丹;;2001—2010年我国教学评价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J];华章;2011年15期

10 葛祥国;肖桃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于地域特色的《建筑史》教学评价[J];考试周刊;2011年4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秋琳;;着眼学习过程,促进全面发展——构建雅荷塘小学科学评价体系的研究[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2 黄贤明;;文件夹评价法在成本核算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李冬梅;;实施教学双向评价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丁卫红;;合理运用教学评价,促进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李冬梅;吴益跟;;“教师评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王芬;王艳芳;王新一;王旭;刘衣南;;农业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於人;倪忠强;王祖源;;论高校通用型课程教学网络系统的通用性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张文华;万坚;曾艳;熊伟章;胡淑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刘洋;童伟;;以职业能力为基点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10 朴雪;刘家勋;吴昌明;;关于构建双发展教学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教学评价应恰到“好”处[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 张金怀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教研室;教学评价应真诚[N];中国教师报;2009年

3 泰州实验中学 殷丽萍;教学评价三部曲[N];学知报;2010年

4 陈红燕;让音乐教学评价焕发活力[N];音乐周报;2005年

5 李飞 李玉海;让教学评价成为转型的“引擎”[N];科技日报;2008年

6 荀代玲;教学评价中怎样使用“对”与“不对”[N];黔西南日报;2011年

7 阳信县阳信镇中学 刘茜;眼中有“物”看评价[N];学知报;2010年

8 王建华 记者 于克;我省全面开展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评价[N];吉林日报;2001年

9 纪孔凯;高中班级音乐会[N];音乐周报;2004年

10 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 吴爱军 查一明;正确进行教学评价[N];中国体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黄海燕;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事前评估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杰;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证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文森;重庆市耕地资源安全与预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戴宏;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风险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郑国华;基于稳定性的供应链运作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李亚茹;节约型公路交通建设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蓁;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丽新;多元化教学评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新平;论构建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发展性评价模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孟亚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培辉;模糊综合评判在封水、降水施工方案选择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马春辉;运用教育评价改进中学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及振成;高中物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艳;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D];西南大学;2006年

9 刘谢慧;协方差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10 赵宝珊;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601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01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0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