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本文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摘要】: 当前,由于交通、经济发展水平、通讯技术、文化生活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农村教师在学历提高的同时整体素质都不高,专业发展水平偏低。“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切实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新课程要求农村教师的培训要重视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农村教师培训中却缺乏对农村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教师需求开展的培训工作是有效培训的保证。同时,培训需求的研究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不同时期,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因此,在新一轮的农村教师培训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开展有效的农村教师培训,必须进行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 本文在研究中运用现代培训系统理论、教师成长因素理论以及行为强化理论,立足于培训者的角度,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座谈、问卷等方式对重庆市农村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从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分析农村教师培训在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具有的任务需求信息;从学校、教师群体的问卷中分别搜集农村教师培训组织和个人需求信息的结构和等级状况,分析农村教师培训中组织和个人需求的合理性和的缺失性现象。在此基础上形成农村教师培训的课程策略和管理策略,并对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提出培训的建议。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农村教师培训的任务需求是农村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组织和个人需求具有导向性。(2)由于农村教师在培训中任务、组织和个人的的需求各有异同,因此在开展农村教师培训中,既要体现他们相同的需求,又要包容他们不同的需求,这样的培训才具有实效性。(3)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都具有缺失性的现象,在具体的培训中要给予激发和引导。
【关键词】:农村教师 培训 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5.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前言6-16
- (一) 选题缘由6-8
- (二) 理论依据8-10
- (三)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0-14
- (四) 研究的目的和价值14
- (五)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4-15
- (六)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15-16
- 一、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释义16-19
- (一) 概念的界定16-17
- (二) 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主体和客体17
- (三) 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信息来源17-18
- (四) 农村教师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18-19
- 二、农村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流程19-36
- (一) 农村教师培训的任务需求分析19-24
- (二) 农村教师培训的组织需求分析24-29
- (三) 农村教师培训个人需求分析29-34
- (四) 分析结论34-36
- 三、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应对策略36-39
- (一) 农村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策略36-37
- (二) 农村教师培训的管理策略37
- (三) 对农村学校的建议37-38
- (四) 对农村教师的建议38-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53
- 后记5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廖涛;;在农村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中使用参与式方法的设想——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姜涛;;不断深化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建议[J];才智;2011年28期
3 孙育宏;;基于新建构主义的教师专业博客学习平台建构[J];成人教育;2013年03期
4 崔财艳;;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磊;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四鸿;西北地区农村教师培训模式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毛美娟;江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研修平台的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齐倩楠;县级教师培训实效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丽;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唐洛;“农远工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设计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玉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苌虹;基于胜任力的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需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晓婷;基于教师内在需求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9 葛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需求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朱艳玲;培训需求分析的技术路径及其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3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7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