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多意空间及其适应性环境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0:23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校多意空间及其适应性环境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意空间 复合功能 动态功能 适应性 灵活性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的教育思想也在不断转变。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的发展,现今中小学校的功能布局和空间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它已经由原有单一功能的授课空间转变为多功能与灵活使用的学习场所。同时由于中小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使得原有的教学空间布局已不能满足新型教学模式的要求。加之学生规模的变化也导致了学校教学空间使用率的变化。在以上转变下,新型教学模式与使用者对教学空间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使学校建筑成为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综合化与灵活适应的学习场所,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设计者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信息时代新型教学模式与使用者对教学空间的要求,探讨多意普通教学空间的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及前沿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中小学校的普通教学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调研我国的普通及特殊中小学校,分析现有中小学校普通教学区的使用状况,从而对教学空间存在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其次采用对比与借鉴的方法,对国外教学模式的演变及其对应的教学空间模式进行分析,进而对新型教学模式及其对应的教学空间在国外的发展和在我国的适应性进行探讨。结合以上两部分,进一步从学生行为心理需求出发,探讨了学校多意空间研究的必要性,为我国中小学校多意空间的建构提供设计依据。再次结合国内外优秀学校实例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学校多意空间的形态构成与组合模式的特点及其空间构成方法;最后结合国内外学校具体实例,分别从复合和动态两个角度,从空间结构、空间自身及空间界面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中小学校多意普通教学空间的建构原则及策略,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建构策略在国外学校的实践成果以及在我国的适应性,从而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对我国教学空间进行适应性的改造。本文目的是为未来学校空间的合理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多意空间 复合功能 动态功能 适应性 灵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U244.2;TU-0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21
- 1.1 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10-14
- 1.1.1 论文的研究对象10-11
- 1.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1-14
-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14-16
- 1.2.1 论文的研究目的14-15
-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15-16
- 1.3 多意空间的研究现状16-19
- 1.3.1 国外多意空间研究现状16-17
- 1.3.2 国内多意空间研究现状17-19
-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与内容19-20
- 1.4.1 论文的研究框架19-20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20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20-21
- 2 我国中小学校教学空间环境现状分析21-44
- 2.1 调研简介21-22
- 2.1.1 调研对象的选定——普遍+特殊21
- 2.1.2 调研目的21
- 2.1.3 调研方法21-22
- 2.1.4 调研学校类别22
- 2.2 我国普通中小学校教学空间环境现状分析22-31
- 2.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24-26
- 2.2.2 西安高新国际学校26-27
- 2.2.3 杭州绿城小学27-29
- 2.2.4 普通中小学校教学空间环境现状总结29-31
- 2.3 我国特殊中小学校教学空间环境现状分析31-42
- 2.3.1 西安市盲哑学校31-33
- 2.3.2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33-35
- 2.3.3 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35-37
- 2.3.4 北京市第四聋人学校37-38
- 2.3.5 北京市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38-41
- 2.3.6 特殊中小学校教学空间环境现状总结41-42
- 2.4 本章小结42-44
- 3 国外中小学校教学空间环境模式分析44-57
- 3.1 教育理念的变迁与教学空间的演变44-46
- 3.1.1 教育理念的变迁44
- 3.1.2 教学空间的演变44-46
- 3.2 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空间的要求46-55
- 3.2.1 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46
- 3.2.2 开放式教学的涵义46-51
- 3.2.3 开放式教学对学校空间提出的要求51-52
- 3.2.4 开放式教学空间的发展趋势52-54
- 3.2.5 多意教学空间满足信息时代与开放式教学的双重要求54-55
- 3.3 新型教学模式及其对应的教学空间在我国的适应性探讨55
- 3.3.1 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55
- 3.3.2 新型教学空间在我国发展的局限性55
- 3.4 本章小结55-57
- 4 中小学生心理行为发展与多意空间的互动关系57-64
- 4.1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多意空间的互动关系57-60
- 4.1.1 环境与心理57-59
- 4.1.2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多意空间的关系59-60
- 4.2 中小学生行为发展与多意空间的互动关系60-63
- 4.2.1 环境与行为60-62
- 4.2.2 中小学生行为发展与多意空间的关系62-63
- 4.3 中小学生心理行为发展对多意空间的要求63
- 4.3.1 空间的多样化63
- 4.3.2 空间的人性化63
- 4.3.3 空间的情趣化63
- 4.4 本章小结63-64
- 5 中小学校多意空间的形态构成与组合模式研究64-89
- 5.1 教学空间的复合功能和动态功能要求64-68
- 5.1.1 多意空间的复合功能64-66
- 5.1.2 多意空间的动态功能66-68
- 5.2 多意空间的范围界定与空间要素68-69
- 5.2.1 多意空间的范围界定68
- 5.2.2 空间要素68-69
- 5.3 多意普通教学空间的形态构成69-85
- 5.3.1 传统普通教学空间布局69-70
- 5.3.2 多意普通教学空间布局70-85
- 5.4 多意普通教学空间的组合模式85-88
- 5.4.1 普通教室之间的组合85-86
- 5.4.2 普通教室与辅助空间组合86-87
- 5.4.3 普通教室与交通空间组合87-88
- 5.5 本章小结88-89
- 6 中小学校多意普通教学空间的构成方法89-97
- 6.1 中立空间89-90
- 6.1.1 概念89-90
- 6.1.2 中立空间的设计90
- 6.2 均质空间90-94
- 6.2.1 均质的实体空间91-92
- 6.2.2 均质的空隙空间92-94
- 6.3 简单体系94-96
- 6.3.1 设计要素——标准单元94
- 6.3.2 标准单元的比例94-95
- 6.3.3 标准单元的组合95-96
- 6.4 本章小结96-97
- 7 中小学校多意普通教学空间的建构97-121
- 7.1 复合功能的多意普通教学空间建构97-105
- 7.1.1 建构原则97-98
- 7.1.2 建构策略98-105
- 7.2 动态功能的多意普通教学空间建构105-109
- 7.2.1 建构原则105-106
- 7.2.2 建构策略106-109
- 7.3 多意普通教学空间的案例适应性分析109-114
- 7.3.1 多意普通教学空间建构策略在国外的实践性109-112
- 7.3.2 多意普通教学空间建构策略在我国的适应性112-114
- 7.4 多意普通教学空间的适应性改造114-120
- 7.4.1 对未来发展的考虑114
- 7.4.2 复合功能观与空间适应性改造114-118
- 7.4.3 动态功能观与空间适应性改造118-120
- 7.5 本章小结120-121
- 8 结论121-126
- 8.1 本文的研究结论121-125
- 8.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125-126
- 致谢126-127
- 参考文献127-129
- 图录129-134
- 表录134-136
- 附录A: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136-137
- 附录B:北京市、西安市聋哑学校调研137-14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苗金生;山东省既有中小学教学楼屋顶节能改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2 李咏瑜;西安地区普通高校整体式公共教学楼(群)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少徵;以教学组织形式探讨成都小学教学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顾相刚;适应当代教育理念的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牟彦茗;特殊教育学校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丛宁;高校教学楼空间多义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崔易梦;小学校园室外环境安全性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高淑杰;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普通教学单元空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9 黎正;国际学校与普通中小学教学空间的对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03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0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