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索——顾明远的教育现代化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23 08:17

  本文关键词: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索——顾明远的教育现代化思想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化 现代教育 教育现代化


【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功能观的转变,顾明远先生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教育"这个学术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教育现代化"思想体系。顾明远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具有平等性、终身性、生产性、个性性、多样性、信息化、开放性、科学性等基本特征。"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的过程,其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时,必须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正确对待外国教育思想和经验。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现代化 现代教育 教育现代化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西方教育思想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并对中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教育思想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解释中国的教育现实,又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中国教育实践的发展;中国的教育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明远;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的现代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2 顾明远;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宏超;范先佐;;我国教育供求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与经济;2006年03期

2 黄育芳;九十年代以来教育现代化理论研究述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杜钢,张会兰;美国文化传统浅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5 李剑;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6 胡劲松;20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曹能秀,王凌;论日本文化对教育荒废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8 朱志平;对新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杨绛梅,周宇,董官清;自由教育理念与职业体育价值观的互动与融合——美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基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辛丽春;论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志平;;对新世纪汉语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朱志平;;海外中小学汉语教材的任务[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骆彤;;我国民族音乐走向何方[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3 王凌皓;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红亚;我国成人高教教学模式改革探析[D];河南大学;2001年

4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倪胜利;中学民主教学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何志魁;西部大开发中贡山县独龙族怒族传统文化保存的教育策略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晓义;筑波大学体育学群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方安;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燕;共生教育:现代教育的向度调适[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彩芸;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岩;;以远程教育网为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步伐[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2 徐军;;教育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刍议[J];现代教育;2011年Z2期

3 石岩;;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及实现途径[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郑金洲;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及教育现代化的研究[J];中小学管理;1998年09期

5 胡晓风;;现代化:普及教育运动的目标——解读陶行知《生活教育现代化》[J];生活教育;2011年15期

6 徐伟民;;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J];学周刊;2011年23期

7 ;特别关注——教育现代化:宁波行动计划[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1年06期

8 任玉岭;;六问教育现代化[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27期

9 ;坚持城乡统筹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J];红旗文稿;2011年13期

10 张磊;;1958年教育改革的现代化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鹏;;澳门现代教育发展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滕大春;;研究教育史有助于促成教育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曹运耕;;体用之辨与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安玲玲;寇祥明;;贴心·爱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5 阎立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使命[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后记[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8 郭树森;龙迪勇;;传统书院与现代教育[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9 阎有生;;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10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崇敏 云南省教育厅;发展现代教育 推进教育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北师大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教育现代化不是“西化”[N];人民日报;2009年

3 项贤明;站在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新起点上[N];学习时报;2010年

4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任苏民;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记者 刘琴;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N];广西日报;2011年

6 周波;“青羊经验”受到一致好评[N];成都日报;2009年

7 苏军;二○一○年实现教育现代化[N];文汇报;2004年

8 本栏撰稿:新华社记者 刘丹 刘军;周济:教育现代化必须实现“三个突破”[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晏 扬;谨防教育现代化“看起来很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10 刘丽 赵小平 房超平;南山:教育现代化的排头兵[N];南方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一鸣;教育与时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卢旭;教育的现代性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邬志辉;从教育现代化到教育全球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原青林;“教育活化石”的考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曾水兵;从单向性到整体性:人学观转变与现代教育路向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莲;论珠海市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艳斌;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反思[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金敬涛;教育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周游;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城乡教育生态性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济洲;广西区域教育现代化推进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丽娟;黑龙江垦区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贺双艳;论中国人的现代化与现代教育的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简占东;福建教会教育及其对福建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蔡志荣;恽代英现代教育改造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泽民;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动[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23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23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