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17-09-15 11:49

  本文关键词:论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性教育 主体间性 师生关系 建构


【摘要】: 我国的主体性教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哲学理论为基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旨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地社会主体的教育活动。师生关系是一个主要由教学关系、情感关系、道德伦理关系三个层面的关系构成的关系体系,它作为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教育活动一种外在条件和背景,更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目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本文首先对主体性教育的背景、哲学基础、时代内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继而在主体性教育的视野中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对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根本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阐述:主体性教育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以信任、欣赏、理解、对话为应遵循的原则。要建构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通过四个途径:在观念层面上更新知识观;在评价层面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在操作层面改善班级管理;同时调整师生角色,尤其是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与功能,指出主体性教育中的教师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怀者,是学生自我实现的引领者。希望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改善现实中的师生关系,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 主体间性 师生关系 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56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4
  • (一) 问题的提出7
  • (二) 文献综述7-11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4
  • 一、主体性教育概述14-22
  • (一) 主体性教育兴起的背景14-15
  • (二) 主体性教育的哲学基础15-18
  • (三) 主体性教育的时代内涵18-21
  • (四) 主体性教育发展的趋势21-22
  • 二、主体性教育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挑战22-31
  • (一) 传统师生关系的演变22-23
  • (二)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意义23-24
  • (三) 传统师生关系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24-27
  • (三) 主体性教育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挑战27-31
  • 三、主体性教育视野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31-46
  • (一) 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31-34
  • (二) 新型师生关系应遵循的原则34-38
  • (三) 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的途径38-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后记5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娜;方智娟;;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石瑛;李砧;;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主体性发展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2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孟凡纳;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孙靖;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国徽;“教师批评权”的实现困境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伟萍;小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教学设计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师生关系思想在社会变迁中的演变及启示[D];河北大学;2010年

6 赵丹;试论主体间性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兴梅;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裴利清;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56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56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