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化的生态意蕴与使命
本文关键词:教师文化的生态意蕴与使命
【摘要】:教师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教师文化的基本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组成的复合与多元的整体。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教师文化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其最高旨趣在于研究教师文化的生态使命。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关键词】: 教师文化 生态 生命价值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用生态学方法研究教师文化的适切性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最早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他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他说:“我们可以把生态学理解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般科学。外部世界是广义的生存条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复查;;主体间性哲学视野中的教师文化[J];教育评论;2005年06期
2 熊梅;马玉宾;;校本课程整合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生成[J];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赵复查;;教师生态文化的后现代观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徐文军;吕军利;;刍议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7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锦智;张春秀;;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体间性视角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路卫华;;从现代科学的维度看生态文明建设[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韦立君;美国公立高中能力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廖桂霞;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2 张蓬;“生态文化”元理论问题检视[J];江海学刊;2003年02期
3 余治平;“生态”概念的存在论诠释[J];江海学刊;2005年06期
4 张晓峰;对现行教师评价三个基本问题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9期
5 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6 樊浩;;“人文素质”的教育形态及其知识生态[J];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7 李学江;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论析[J];理论学刊;2004年10期
8 颜京松,汪敏;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Ⅲ)生态循环、风水和生态文化[J];农村生态环境;2004年02期
9 车玉玲;文化哲学与人的存在境遇[J];求是学刊;2000年04期
10 杰伊·麦克丹尼尔,曲跃厚;生态学和文化:一种过程的研究方法[J];求是学刊;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臣;;教师文化生命品性探寻[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7期
2 赵复查;;教师文化的生命意蕴[J];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3 耿益群;;生态学视域下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文化特点分析[J];大学(学术版);2009年12期
4 王建定;;实施“两育”策略,创建“三明”教师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1年07期
5 赵复查;;生命哲学视域中的教师文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何频;;论大学文化的生态化建设方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张九洲;论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师文化[J];教育导刊;2005年11期
8 兆丰年;于学光;;打造优秀的教师文化——天津市塘沽区第一中学校长于学光访谈录[J];天津教育;2006年01期
9 杨春芳;;以先进的教师文化推动课程改革[J];天津教育;2006年08期
10 牛红玲;;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浅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世武;拾兵;;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需水量探讨[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2 高凌;;化工火灾中消防废水和化学溢流引发的水生生态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朱清海;魏德生;徐清云;;辽宁省盘锦市稻田养蟹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戴方喜;许文年;陈芳清;;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与其生态修复的思考[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豆威;王文琪;徐永强;王进军;;不同生态系统中紫茎泽兰的时间配置及数量特征研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江涛;;西部大开发中改善沙漠生态系统的对策思考[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宋辉;刘忠辉;;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和发展[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凌泽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任海;张倩媚;刘世忠;李跃林;申卫军;束文圣;谢振华;许明英;;用于屋顶绿化的生态系统箱的研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10 穆希华;于占成;;以生态修复理论为依据 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芳;生态危机与人的生命价值[N];中山日报;2008年
2 本报评论员 袁磊;人生有限 服务无限[N];深圳商报;2006年
3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主任、上海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沈铭贤;高扬生命价值的悲情壮举[N];文汇报;2008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华 方胜;他的背后,有一位高尚的女性[N];深圳特区报;2010年
5 上海农昊生物技术研究所 杨再 陈佳铭 吴德峰 杨自立;聚焦全球性生态系统的“癌变”[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6 记者 周泉涌;探索海洋食物可持续生产和管理新模式[N];中国渔业报;2006年
7 记者 王宇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保持西北领先[N];甘肃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孙锦;出色应对资源空间挑战[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张子良;须打造人才与产业的“生态系统”[N];组织人事报;2006年
10 岳德亮;杭州湾生态系统连续4年“不健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梦;森林生物多样性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焦树英;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对不同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发明;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周梅;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与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5 黄兴国;稻鸭生态种养对稻、鸭生长与营养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朱仲元;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蒸散发模型与植被需水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7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承聪;信息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优化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敏;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10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展华;组织行为学视角下农村中学教师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芬芬;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白雪杰;从隐匿到彰显[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许松芽;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田亚妮;以教师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科频;论教师文化的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白庆娟;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的阻力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苏志华;高级教师合作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封安东;变革教师文化之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7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5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