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15 19:01

  本文关键词:论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建构 学习环境设计 高阶思维能力 有意义学习


【摘要】:本文从理解知识和知识建构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知识建构的特点,比较了知识建构与传统学习的差异,阐述了知识建构的方式,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角度讨论了有效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方法。文章认为,有效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必须围绕活动、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学习共同体和评价等七大基本要素来进行。这一学习环境设计方法为知识建构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实践框架,有益于教师帮促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实现高阶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知识建构 学习环境设计 高阶思维能力 有意义学习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知识与知识建构(一)知识对于知识的概念,不同的认识论视角、学习理论和学科领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柏拉图(P lato)认为,知识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是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的反映和表述,不同于人类感性认识所产生的意见。(转引自:石中英,2001)皮亚杰(P iaget)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志贤;刘春燕;;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婷;知识可视化作为学习工具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程改荣;;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黄翠芳;;浅谈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4 邓卫华;蒋勇;;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4期

5 董根明;;能力为本,通识为基,人文为魂——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曲佳;何朝峰;;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缄默知识探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7 赵强;;论中国高校师生对话关系的建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谢忠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过程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王莉;;关于研究型语文教师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0期

10 王钟;;默会知识与中小学美术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维光;;导游虚拟社区类型及其成因探讨[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蔡剑兴;;试析斯宾塞的科学知识价值观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程龙梅;;构筑德育对话课堂:增强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徐红彩;;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与演变——浅议学习资源中心的组建[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晓锋;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教学资源集成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韩明华;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温会宝;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滨;基于ASP的家教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帅敏;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徐送林;知识时代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余晓菊;Web2.0环境下的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David H.Jonassen,钟志贤,谢榕琴;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2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盛群力,褚献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9期

4 David H.Jonassen,钟志贤,谢榕琴;面向问题求解的设计理论(下)[J];远程教育杂志;2005年01期

5 沙景荣;;不同学科领域知识观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叶;可视化知识管理建模语言的研究与设计[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英;杨开城;黄荣怀;;问题解决与数据驱动的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9期

2 蒿景兰;夏洪文;郑慧会;;基于软件代理支持的学习系统模型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4期

3 孙学玉;王朋娇;;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J];软件导刊;2005年12期

4 鲍平平;;利用“知识论坛”促进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J];软件导刊;2007年11期

5 黄国雄;;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活动的设计研究——以《中国货币金融博览》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6 余明媚;李文光;钟达;王新辉;;在线讨论中知识建构与讨论话题的研究——以虚似学习社区LV为个案[J];软件导刊;2010年04期

7 李彤彤;马秀峰;;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8 宋述强;曾小牧;;“目的性学习”与“知识建构社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SILE/Knowledge Building”项目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7期

9 汪加才;;本科操作系统课程知识体系的建构[J];福建电脑;2008年03期

10 赵岩;;“任务驱动法”在电子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与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张丽;辛自强;;数字分解组合任务中知识建构的微观发生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辛自强;张丽;;表征重述对知识微观建构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黄强军;;语文课程教材中语言知识内容的建构[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叶晓芹;;关于新形势下画法几何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叶绿青;;设计一个弹性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上一堂英语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晶远;高峰;;面向人的知识结构化表述方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王少敏;;从过程到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刘宏展;梁瑞生;;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往[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梁帼婵;;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整理者 王昌忠;厘清文学性的概念[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余虹 马元龙;意识形态·知识·底层[N];文艺报;2007年

3 章晓岚 章晓岗;设计师的素质培养[N];美术报;2006年

4 河南科技学院 王慧君;科学探究:知识建构与科学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曾镇南;文艺批评工作者能力的构成问题[N];文艺报;2007年

6 上海市延安中学校长 李汉云;课堂教学中的“为”与“不为”[N];文汇报;2008年

7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孔鑫;一节好课必需的八个要素[N];济宁日报;2011年

8 潘晓南;基于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策略[N];光明日报;2006年

9 文学博士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师 翟业军;为“我们这一代”存真[N];文汇报;2007年

10 ;十年拼搏百年执着[N];贵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伟;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盛迪韵;中学英语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鑫;“注意”在中国外语学习者的二语写作过程中作用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杨瑛霞;分布式虚拟训练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娟;区域性在线教师培训的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t,

本文编号:858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58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1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