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转向
本文关键词:网络文化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转向
【摘要】:网络文化是现实生活的改造性力量,它可能成就一种新的伦理范型,既为个体道德决断权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也为道德超越义利之争、重返道德本真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这种新的文化与伦理范型下,要求学校道德教育能够开展真正的对话与开放式的教育,在归还学生道德决断权的前提下,养成学生的道德决断能力,同时,道德教育的逻辑要超越义与利之争,从通体性出发,唤起学生本真的道德欲求。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道德教育 道德决断能力 道德欲求
【基金】: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青少年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指导方略研究(EEA050198)”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经费资助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网络不仅是一种新生的技术力量、经济力量,也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和文化力量。支撑这种新型文化的价值内核究竟是什么?新的伦理倾向将给公立的学校道德教育提出怎样的新问题与新要求?本文是对这些问题的尝试性思考。一、网络文化是现实生活的改造性力量网络是一种新兴的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樊浩;;伦理感、道德感与“实践道德精神”的培育[J];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 何保建;;透过网络社会现象看网络伦理的本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刘永谋;侯杰;;论网络伦理的后现代转向[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芳;;试论新闻伦理实践精神建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丹丹;;21世纪以来国内网络伦理研究现状与评述[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3 张刚;;论网络传媒经营的和谐因素[J];北方经贸;2007年08期
4 曾琰;张卫伟;;自由或是规范?——网络文化视域下德育创新的反思[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5期
5 王传峰;;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伦理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6 胡纵宇;谢长征;;网络伦理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7 吴民祥;;教育学术现代性语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人民教育》、《教育研究》文本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0年05期
8 戴兆国;;牟宗三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兼论中西哲学比较应有之心态[J];孔子研究;2007年06期
9 马绮蔚;;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思想道德建设[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10 胡纵宇;谢长征;;网络伦理的困境与发展[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傅鹤鸣;论法律的合法性[D];复旦大学;2005年
4 冯永刚;制度架构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6 谭维智;道德减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遂;道德自律的实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银;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张鲁宁;美德教育缺失与重建的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谢亮;论卢梭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D];南昌大学;2006年
5 刘伟;虚拟社区伦理道德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黄美峰;弗朗索瓦·于连的中西比较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邹艳娟;中国网络伦理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娜娜;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网络社会[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少云;论互联网中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杨媛媛;大学生网恋问题及其伦理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大椿,刘永谋;技术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困惑——以虚拟现实及其沉浸性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2 王振林;透视后现代伦理学[J];人文杂志;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祖秀;;网络文化与青少年道德教育[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2 周琼英;;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网络道德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3 王建平;;网络道德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杨玉英;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孙博;;浅谈如何发挥网络教育功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新课程(教研);2010年07期
6 谢晓艳;;浅论高校网络文化中的德育工作[J];内江科技;2007年11期
7 韩立国;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对策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8 牛广甫;;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社会学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丽娟;试谈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林晓梅,陆永平;网络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五大误区[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赵玉桂;;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崔梅;;儒家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廖永德;;“三结合”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刘翠英;;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理与道德教育影响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徐晓清;;道德教育一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再度引起重视的问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闻素霞;乔亲才;;耻感对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葛振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辩证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洪燕;;论羞耻感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对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雯;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N];吉林日报;2002年
2 宋元林;发挥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作用[N];人民日报;2009年
3 陶文;“绿坝”作用值得肯定 不良网络文化还应治本[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吴克明;网络文化视角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N];组织人事报;2009年
5 杭州市网络文化协会;文明办网 文明用网[N];杭州日报;2010年
6 首席记者 钟蕾;“红色网络文化工程”启动[N];鞍山日报;2010年
7 陶敦普;网络文化产业将获政策扶持[N];东莞日报;2009年
8 夏向勇;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前瞻[N];北京科技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姜小伟;一网连天下 妙笔颂航天[N];中国航天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林瑞华;网络连通世界 创新引领未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井;我国网民对网络文化价值体系的态度适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董海霞;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墨;网络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闫勇;网络文化的勃兴与嬗变[D];郑州大学;2002年
4 刘晓倩;网络文化境遇下青少年道德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郝一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网络文化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盛斌;基于网络文化视角的SNS网站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周杰文;网络文化对军校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叶嘉颖;社交网络文化探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秦媛;网络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59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5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