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完全全纳教育模式述评
本文关键词:意大利完全全纳教育模式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完全全纳 个别化教育计划 随班就读 残疾学生 特殊教育教师 全纳教育 意大利 普通班 残疾儿童 普通学校
【摘要】:意大利是实行完全全纳政策最早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立法规定所有儿童,不论其残疾多么严重,都有在普通班级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了保证随班就读的成功,普通学校建立了强有力的支持系统,近年来特殊教师和残疾学生之比在1:2.2左右,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随班级就读的比例约为98%,评价结果表明意大利的特教模式很成功。基于意大利的经验,我国要取得随班就读的更大成功,迫切需要为中小学配备100万特殊教育教师。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完全全纳 个别化教育计划 随班就读 残疾学生 特殊教育教师 全纳教育 意大利 普通班 残疾儿童 普通学校
【分类号】:G554.6
【正文快照】: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随班就读”迅速发展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至2001年,全国已有近27万残疾儿童和少年在普通学校里随班就读,约占入学残疾儿童和少年总数的70%,此后基本上保持在这一水平上[1]。另一方面,许多研究表明,我国的随班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万金;刘在花;刘玉娟;;推进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任重道远——四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2期
2 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雅茹,叶增;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的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钱旭升;郑和;;我国高中人工智能教育目标的分类、分层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1期
3 万伟;立足日常教育实践的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6期
4 郭俊峰;聋儿随班就读应具备哪些条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4年02期
5 杨启光;;重叠影响阈:美国学校与家庭伙伴关系的一种理论解释框架[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李梦东;;《密码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李政云,李尚群;超越“全纳”——全纳教育思潮之理性审视[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04期
8 焦云红,唐键,赫红英,吴立新,安力戈;河北省城市普通幼儿园学前特殊教育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2期
9 李术;论全纳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10 于素红,曾凡林;三种不同教育安置模式中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特征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解月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生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剑娜;社区浸润式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2 汪放;教育公平视野下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琳;全纳教育视角中的学生弱势群体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谢红玉;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继东;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课程设置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6 于丰园;因材施教原则的应用及其与现代教育理论冲突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蒋美芳;“资源教室”中的学生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冯颖艳;初任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海湘;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朱君;我国特奥融合运动的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推广策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小红;弱智学生职业教育研究概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1期
2 蒋云尔;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伦·阿姆菲尔德;华南师院附小个别化教育措施的初步经验[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2 丁怡;从中美特殊教育的比较看“个别化教育计划”在中国的实施[J];中国特殊教育;2001年04期
3 周念丽,金秋虹;一位轻度弱智儿童的个案研究[J];幼儿教育;2003年03期
4 肖非;美国特殊教育立法的发展——历史的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3期
5 陈云英;主编通讯[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6 肖非;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7 胡晓毅;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中非歧视性评估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8 徐胜;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个案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7期
9 陈丽江;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教室的建设[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10 王辉;国内Asperger综合征的研究现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飞华;;浅谈C-PEP在制订孤独症儿童IEP中的运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琴;随班就读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文本编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14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1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