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不同而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新德育课程实施的文化诉求

发布时间:2017-09-28 06:36

  本文关键词:“不同而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新德育课程实施的文化诉求


  更多相关文章: 新德育课程实施 文化创生 文化多元


【摘要】:文化创生是德育课程实施的本质品性。面对文化多元的现实图景,注重以理解与尊重文化多样性、吸收与整合西方文化优秀因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强调普世伦理、加强正确的主流价值引导为基本理念,以课程实施取向、实施策略及课堂教学的转向为实践支撑,实现"不同而和"的文化创生,是新德育课程实施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新德育课程实施 文化创生 文化多元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课程改革的初衷而言,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对课程实施的文化特性缺乏准确把握,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多元文化背景的有效应对之策。在当前文化多元背景下,传统一元化的、唯理性的德育课程实施已不合时宜,随着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昌文;;政治协商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孙莉莉;徐谷波;;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文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戴兆国;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成瑞;;普世伦理可能吗——从恩格斯的道德论述出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5 李学锋;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价值教育浅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陶新宏;;老子生态智慧的特点及局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谢晖;论诠释法律的意义整合[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8 顾秀玲,张会英;多元文化与初等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文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9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10 孙威,金承哲,孙立涛;体育伦理的哲学探究——从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寻求体育科学发展的永恒信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田文利;;论国家伦理是警察伦理存在的正当性基础[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刘琅琅;;信息哲学视域下的网络伦理建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秦行音;;全球伦理思想及其共同道德价值观教育发展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田文利;;论给付行政的伦理基础[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6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9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骥;上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定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楠;中职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贾东超;美国高校德育探讨及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建平;苏区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立;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珏子;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道德宽容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时见,朱利霞;一元与多元:论课程的两难文化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邴正;教育国际化与后发展国家的文化[J];教学与研究;1997年09期

3 李明欢;“多元文化”论争世纪回眸[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4 叶澜;“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理论纲要[J];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02期

5 吴国盛;科学与人文[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彦;;跨文化交流探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王才勇;西方早期对中华文化二种截然相反的解说[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吴洪伟;许广敏;;文化多元与冲突背景下的我国课程文化变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2期

4 徐杰舜;张原;;从摇滚乐到人类学——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四十二[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周大鸣;;“文化多元与当代世界”专题研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黄昕;;文化多元背景与大学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陈怀松;;宗教世俗化及其社会根源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郑忠梅;张应强;;文化取向下的大学德育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4期

9 何道宽;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10 杨翠琴;;比较教育中的本土化问题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健英;;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理念[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刘中树;;开创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新局面(代序)[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文红玲;;浅谈新加坡中央医院手术室的管理[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4 王佐龙;;法文化多元与司法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曹燕飞;;戏仿合法性之讨论——以利益衡量为工具[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6 冯建三;;文化的经济特性与公共政策:有关「创意产业与文化多样性」的几点思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7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8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9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白亮;;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稳;穿行在文化多元的云南[N];人民日报;2004年

2 何铁勇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一小;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构建的实践和思考[N];围棋报;2009年

3 河南息县县委宣传部 冯莉 河南息县文联 瓮彦君 西南大学 刘士云;文化多元与丰富的关键是要创新[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贾梦雨;文化多元,需要海纳百川[N];新华日报;2007年

5 梅雯;文化多元:一块富有魔力的遮羞布?[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陈佑荣;文化多元的折射[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范晶晶;文化多元只是一场视觉盛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罗静雯;影视“唱戏” 图书搭车 文化多元还是商业快餐?[N];重庆日报;2002年

9 黄淑娉;临别花开君子兰 有情应怜书生志[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单红;乡土建筑:文化多元的形象代言[N];无锡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浔;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建华;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农村畲族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史茹;当代我国民主建设的文化障碍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1年

3 李慧丽;“超女”现象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志会;法律与发展的模式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雷艳;从“民族国家”到“公民国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琚利芬;洋节在上海发展转型的民俗学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史焱峗;论赛珍珠作品中的教育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欧阳景晏;猴加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戴学艳;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天津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维;我何所来,我何所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4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34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