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17-09-28 06:41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分析框架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课程意识 基本特征 有机构成 存在状态 课程行为 分析框架 睡眠状态 课程系统 基本认识 课程实施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从统合的角度(即将认识论和心理学的视角结合)来看,教师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及其课程行为的自觉程度。教师课程意识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其分析框架是建立在教师课程意识的有机构成和存在状态的基础之上,要正确处理"一个核心"和"四对关系"。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教师课程意识 基本特征 有机构成 存在状态 课程行为 分析框架 睡眠状态 课程系统 基本认识 课程实施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在我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教师作为课程实践变革的重要参与主体,是否具有课程意识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课程意识,则是影响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对于教师课程意识及其基本特征的理性认识,以及如何分析教师课程意识则是首要回答的根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

2 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李西林;霍涌泉;;意识实质的新理解[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培;;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2 朱桂琴;;论课程意识观照下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0期

3 包晓峰,韩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2期

4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高选;体育教学风格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6 陈秀玲,王涛;要素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阎光才;教育的功能、功用到功效──20世纪西方公共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进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8 饶耀平;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9 汪利兵,谢峰;论UNESCO与WTO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同倾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0 兰英;美国"概念-过程"课程设计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敏;高校实行“电子校务”的意义与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白鹤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彭金芳;中学语文新课程中的小说阅读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万凡;创新教育观下的中学物理课题研究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红艳;初中生物学课程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运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汪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肖海丰;探究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耿海燕;Baars的意识剧院模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6期

3 张华;西方多元道德教育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4 高文斌,魏景汉;关于意识的研究思路[J];心理学动态;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民;略论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方法[J];人文杂志;1980年06期

2 周而方 ,邓可吾;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反对平均主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4期

3 永;辽宁省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理论讨论会简介[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5期

4 朱宜初;谈民族民间文学的人民性和民族性[J];思想战线;1980年03期

5 民文;我校举办《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师训班[J];思想战线;1980年03期

6 米·波杜纳瓦茨 ,文兵;政治学与政治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7 尹钟周 ,默;人口学和人的生活质量[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1期

8 И.科尔瓦钦科 ,李君锦;论历史现象和过程的模拟[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9 M.萨科维奇 ,徐渡 ,曾湘南;集体工作和集体决策[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10 杨守业;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特征是计划商品生产[J];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锋;;混沌经济系统的定量特征及其计算方法[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徐一飞;张雷;;区域综合运输网不平衡度概念及其在运网优化与分析中的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焦四海;周旭;刘相华;王国栋;;调宽压力机调宽过程中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4 萧承香;;热连轧钢板翘曲现象的初探及消除措施[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5 崔云昊;冯有利;;岩爆研究的新进展[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刘汉宏;王健;;化工企业雷击火灾的主要成因及原因调查[A];中国消防协会年会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项光勤;;青少年性生理与性心理问题的基本特征及其防治[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陈学祖;;文化传统的承绪与超越——论闻一多爱国思想的特色[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9 单秋菊;李继国;;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10 荆南飞;;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强军思想 切实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金中 张传军;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快速反应”[N];安徽日报;2000年

2 文中;农民致富应树立三种意识[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庞海军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下的财源建设[N];中国财经报;2000年

4 海通证券 高道德;技术分析[N];财经时报;2000年

5 赵茂忠;危险的球状闪电[N];中国气象报;2000年

6 中新;《信托法》草案将作大幅度修改[N];中国企业报;2000年

7 王文臣;邓小平激励思想的基本特征论析[N];中国人事报;2000年

8 刘湘明;物流——经济增长的“黑暗大陆”[N];中国邮政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李蔚;科利华 以B2B交易场诠释电子商务[N];中国证券报;2000年

10 任载;人民大学成教办出特色[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李心科;软件故障分析及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3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杨一鸣;教育与时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姜正国;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原;明治时期德富苏峰的中国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陈文彬;河西走廊及邻近地区最新构造变形基本特征及构造成因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10 邱奎宁;数字社区工程信息表达与交换标准[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汉青;传播中的拟态环境[D];郑州大学;2000年

2 张建军;基于区域灰度变化率的图像边界检测[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春虎;顾客关系管理初探[D];暨南大学;2000年

6 刘颖;对“苏联模式”的经济学反思[D];河北大学;2000年

7 徐兴文;论企业集团优势、规模经济效益与财务管理[D];长安大学;2000年

8 付越;大连市科技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黄勇;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岳林继;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934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34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5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