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大学生的精神性:概念、结构与测量

发布时间:2017-09-29 15:34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精神性:概念、结构与测量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精神性 神灵信仰 超然体验 价值追求 开放式的参与


【摘要】: 精神性是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同时也是在探讨宗教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时必然涉及的一个基本变量。国内外对精神性的理解存在文化背景、学科背景的明显差异,国内尚无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精神性的测量工具,以精神性为主题的实证研究刚刚开始起步。因此,对精神性进行基本理论研究,明确其内涵与结构要素,并以此为依据研制出以大学生为背景的测量工具,不仅对拓宽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加强国际宗教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精神性的概念界定与结构模型构想;采用质性访谈与量化研究有机结合的方法,编制了“大学生精神性量表”(Spirituality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简称SSCS);使用“大学生精神性量表”,探讨了浙江、江西两省930名有效大学生被试的精神性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主要结果如下: (1)精神性是与“宗教性”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是对传统宗教之外的宗教信仰者个体人格独特属性及普通民众与宗教信仰世俗化相关的个体人格独特属性的综合概括。神灵信仰、超然体验、价值追求和开放式的参与是精神性的一般结构要素。其中,神灵信仰指个体坚信神灵存在于现实生活以及与想象相联系的不可知世界中(“精神性”中的认知因素);超然体验指个体体验到某种或多种超自然力量的强大威力,并获得过与此种力量交流的感受(“精神性”中的情感因素);价值追求指个体将理想中的人类美德作为个人追寻的道德标准及终极目标(“精神性”中的人格动力因素);开放式的参与指个体不愿意接受传统宗教的约束,在参与宗教活动中表现出自由开放的姿态(“精神性”中的意志行为因素)。 (2)“大学生精神性量表”共21个题目,其中神灵信仰分量表包括6个题目,超然体验分量表包括6个题目,价值追求分量表包括6个题目,开放式的参与分量表包括3个题目。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修订后的模型在主要的拟合指标上都达到了拟合优度的要求,其中x~2/df为2.91、CFI为0.95、NNFI为0.94、NFI为0.92、RMSEA为0.080、SRMR为0.064,说明量表的构想效度符合预期;“大学生精神性量表”与“米勒精神性量表(中国修订版)”中涉及精神性的存在感意义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47,其效标关联效度较高。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0,七周后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62,揭示“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信度指标比较理想。 (3)本研究在小范围内制定了常模,采用以平均分为50,标准差为10的T分数,将平均数以上1个标准差(即T分数大于60)界定为精神性高分者,平均数以下1个标准差(即T分数小于40)界定为精神性低分者。 (4)“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实测情况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精神性得分呈中等偏下水平,各个维度所表现出来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价值追求>神灵信仰>开放式的参与>超然体验。大学生的精神性在性别和宗教信仰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生源(城乡)、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三个变量之间在总体精神性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在超然体验维度上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预测精神性时,是否独生子女和宗教背景进入回归方程,其中尤以宗教背景(无宗教信仰)的预测力更为明显。 (5)本研究的教育启示在于:将大学生精神性量表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实践,可有效地拓展学校心理咨询的服务领域;按照大学生精神性的发展特点进行疏导帮助,可显著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准确把握精神性概念的科学内涵,可积极地推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 精神性 神灵信仰 超然体验 价值追求 开放式的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2-5
  • 英文摘要5-8
  • 目录8-9
  • 第一部分 问题提出9-23
  • 1 文献综述9-20
  • 2 问题的提出与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0-21
  • 3 总体研究设计21-23
  • 第二部分 精神性的概念界定与结构模型构想23-25
  • 第三部分 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编制25-40
  • 1 大学生精神性半开放式访谈25
  • 2 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项目编选与评估25-27
  • 3 预测与条目形成27-30
  • 4 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信效度检验30-34
  • 5 常模研究34-38
  • 6 小结38-40
  • 第四部分 大学生精神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40-51
  • 1 研究目的40
  • 2 研究假设40
  • 3 研究方法40
  • 4 研究结果40-49
  • 5 小结49-51
  • 第五部分 总体讨论51-62
  • 1 关于大学生精神性的内涵与结构要素51
  • 2 关于“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编制51-52
  • 3 关于在一定范围内所建立的常模52-53
  • 4 大学生精神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53-57
  • 5 关于精神性研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若干启示57-59
  • 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59-60
  • 7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60-62
  • 第六部分 主要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9
  • 附录69-75
  • 致谢75-7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谢朝晖;秦韬;刘方方;;大学生抑郁、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海音;孙洲;;人际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实证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段园晖;;绍荣其人(小说)[J];写作;1996年12期

4 ;吉林省第二届大学生戏剧节成功举行[J];戏剧之家;2005年06期

5 宗先波;;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辅导[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陆建兰;曾能毅;;浅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7 陈斌;;“天之骄子”为何不想念书——大学生的心理障碍[J];家庭医学;2008年04期

8 陈丽;隋岩;林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苏芳;;利用语块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华章;2011年27期

10 陈良;听大学生合唱团汇报演出[J];人民音乐;195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恒豪;陈永胜;;大学生精神性的年级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7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吴兆蕾;追寻精神的上升[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恒豪;大学生精神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同心理健康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赵静;信息商及其测度——以300名大学生测试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7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42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42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