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探析
本文关键词: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压力 生活事件量表 孤独感 抑郁感 大学生 学习压力 地区差异 人际关系 显著性差异 不同地区
【摘要】:目的探求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情况,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压力来源。方法以湖北武汉市和广东肇庆市的八所大学489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ESL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在年级间有显著性差异(F=5.104,p0.05)。(2)生源地在学习压力、孤独因素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F=10.374,4.686,p0.05)。(3)生活事件与孤独和抑郁感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r=0.176,0.408,p0.05)。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是"学习压力",其次是"人际关系"。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同,生活事件对抑郁感的影响大于孤独感。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地区差异能显著增加大学生抑郁感程度。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心理压力 生活事件量表 孤独感 抑郁感 大学生 学习压力 地区差异 人际关系 显著性差异 不同地区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心理压力是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生中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而生活事件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是量化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指标[1]。抑郁是一种心境异常低落、不愉快的负性情绪状态。已有研究表明,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密切相关[2]。孤独是由于对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富荣,龚惠香;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比较与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10期
2 魏俊彪;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4期
3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卓秀慧,洪琦,罗小杏,梁纯,叶翠容;深圳部分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4 覃干超;高师学生应激生活事件状况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温文沛,郝元涛,徐琦,王维勇,刘国标,苏汝钊,许翠萍;肺结核病人健康行为量表初步编制与评价[J];广州医药;2005年04期
6 梁建华;彭智勇;许文东;林国彬;宋晓容;;青少年哮喘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特点的对比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7 师晓宁,刘晓红 ,李川云 ,徐燕;大学生应激源评定现状及思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8 张志群,李茹;某军校医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9 陈朝阳;《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结构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王小丹;高允锁;郭敏;;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综述[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石建;“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盈;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4 杨梦竹;上海市青少年PTSD状况调查及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金钊;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许延礼;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惠;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迎春;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发展及其与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许明;大学生心理应激事件评定量表编制及相关分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狄敏;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2 梁军林,李东石,刘珍妮,全东明;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艺宏;;十项全能的心理及其自我暗示[J];中国体育科技;1981年35期
2 李健强;;谈心[J];湖南教育;1981年07期
3 M.C.柯马洛夫 ,П.Э.萨德林娜 ,陈光庭;城市化的社会心理后果——评资产阶级城市社会学的观点[J];城市问题;1983年03期
4 赖恺亿;;排球比赛中替补队员的作用及要求[J];安徽体育科技;1983年03期
5 李瑶;;排球运动员情绪变化的原因与心理调整[J];体育科研;1983年08期
6 张清云;要注重全场紧逼防守的训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7 黄万江;;车兵士相全攻炮卒士象全[J];棋艺(象棋版);1984年02期
8 ;对八二级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若干问题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9 熊德亚;有感于“马起脸”[J];四川教育;1985年01期
10 陈京生;李永军;;罚球初探[J];湖北体育科技;198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佩钦;;都市邻际关系现状[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马剑虹;包蕾萍;;工作特征,控制感及职业紧张的关系分析[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肖海霞;;律师人格特征与个人偏好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王亚南;周南平;杨平安;;对当前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的分析与对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洪丽芬;;马来西亚汉语学生与教师的交际策略探讨[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6 ;前言[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7 陈艳丽;王义典;;癌症长期生存者的心理护理体会[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8 张立兰;高晓翠;;老年人的压力与调适[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9 田晶;;痉挛型脑性瘫痪年长儿的作业治疗体会[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10 李天锡;;大\炗婷竦穆枳嫘叛黾捌湓谔ㄍ宓拇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职业女性如何面对心理压力[N];黑龙江日报;2000年
2 祈东;如何调整考前焦虑[N];深圳商报;2000年
3 重庆 杨波;中年企业家心理问题多[N];大众卫生报;2001年
4 郭谊;理智发泄益身心[N];福建日报;2001年
5 杨新生;现形势大学生心理压力如何缓解[N];发展导报;2001年
6 南方;心理压力导致不良反应[N];健康报;2001年
7 林子;工作压力大可致身体疼痛[N];新疆科技报(汉);2001年
8 杨小华;学会缓解心理压力[N];新疆日报(汉);2001年
9 ;减轻心理压力有绝招[N];云南科技报;2001年
10 ;性格太急怎样改变[N];云南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静;右叶部分肝移植的解剖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生活事件对运动员运动状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赵英日;推拿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吴伟;重庆市职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尹训法;新形势下山东省公安民警体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金钊;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7 全莉娟;女中学生人际交往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志成;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晓军;文化制约:“减负”回潮的深层次因素透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何卫红;不同学业成绩的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46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4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