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
本文关键词:德育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
【摘要】:德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人"。而使学生"成人"要比使学生掌握知识复杂得多,它主要不是靠"教",而是靠"导"。因此,德育必须实现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通过各种形式的"导"达成德育的目标。德育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要求教育者要实现角色的转换,即由"教"师到"导"师的转换,由"经师"到"人师"的转换。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德育 学生 教育者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6JA880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按照传统的观念,教育者的职责就是“教”学生,而所谓“教”就是“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1]以现代科学的德育观看,这种观念是落后的。它混淆了德育与智育的根本区别。德育与智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智育突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德育最根本的使命是育人,使学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恩;德育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化课程化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2期
2 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韩传信;论人的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朱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检测与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赵必华,刘孝友;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邵贵君;论英语教师素质与教学艺术风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王瑞敏;;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生活化初探[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霞;;中职德育创新的四个开放[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付莉;;基于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语分析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许永勤;;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黄芳;;从chinois词条的编纂看《新小罗贝尔词典2007》的几点编纂失误之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定泰;郭明惠;;双语词典前言浅议[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晓佑;;信息时代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走向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奉公;;建设科技创新网络促进中部崛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柏森;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朱桂斌;数字图像信息隐藏的理论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玉宝;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晋升;论传媒引导和受众参与的意识互动[D];暨南大学;2000年
2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磊;国际商务英语演讲的跨文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杨朝华;中学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的成因及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兴东;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孙卓华;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兰先芳;儒家教育思想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唐爱民;当代中国大学“做人教育”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永庆;;我对语文教学精讲多练的认识[J];天津教育;1980年04期
2 王溢然;;编组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尝试[J];江苏教育;1980年04期
3 郑万钟;;“藏修”与“息游”[J];江苏教育;1980年08期
4 晓晨;;两角和与差函数公式教法探讨[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6期
5 邹景江;;对当前语文教材的几点看法[J];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11期
6 岑申;从“数列极限”概念的教学谈难点的突破[J];数学通报;1981年11期
7 赵家骥;孔子德育思想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8 何新民,马采文;化学计算中的单位不可忽视[J];化学教育;1981年02期
9 秦兆鸿;仇国新;黄镜开;;中学物理实验归类[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1年09期
10 郭惜珍;;常州市博爱路小学实验班三年级上学期阅读教学改革点滴[J];小学教学研究;198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良;;英语教学法综合运用艺术[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赵永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3 陈枚;;命题的客观真假状态与主观真假状态[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王延寿;;试谈如何提高职业道德课的教学实效[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5 沈浙湘;;谈谈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6 宫业胜;;谈话的逻辑技巧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应用[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陈俊生;;从“双重人格”现象谈学校德育的误区[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8 徐育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经验杂谈[A];海峡两岸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孟炎;郏凌;魏红梅;张勇;;促进高校德育改革 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严建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德育创新[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让德育活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记者 刘浪;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N];重庆日报;2000年
3 罗亚明;德育“智育化”的误区[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李明;高素质人才从“德”谈起[N];辽宁日报;2001年
5 丁茶香;体育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N];云南日报;2001年
6 湖南省娄底市教委 刘宏业;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系统[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鲍东明;让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徐保利 曹兆基 冷静 江四喜 吴铭 李镇西;我们要不要教育惩戒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朱红戈;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美育问题[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王英;让每一朵花都开放[N];吉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晓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史宁;复杂思维视野下的高校德育系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江土;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玲;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薛世忠;网络文化下青少年德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满珍;中国英语课堂上听写练习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5 向红玲;素质教育条件下的中学德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湘莲;论高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独国社;大学德育内容体系的整体构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游咏梅;从批判走向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马荣村;我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黄成菊;从思想政治课的变迁看中学德育发展的方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93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93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