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差异性教学
发布时间:2017-03-28 16:06
本文关键词: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差异性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新的课程理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课程与教学实践空间,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可以说,多元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带来更多的教学体验,但也正是由于教学方式的激增,使我们必须进一步确认,究竟哪些教学方式才是真正惠及班级授课制下的全体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与以往课程改革相比,此次改革更加注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践能力,这些特质都在差异性教学中得以体现。因此,差异性教学也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教育意义。本研究共就三个部分对差异性教学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主要从差异性教学的内涵入手,试图挖掘差异性教学的深层本质及教学特性,以论证其受到新课程改革青睐的本质缘由及其现实价值,并通过与个性化教学、自然分材教学以及全纳教学等几个比较热门且性质相近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找寻差异性教学与之相同和相异之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精准地运用差异性教学这一教学方式。 第二部分主要通过掌握支撑差异性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来为差异性教学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并以美国中小学、台湾“种籽学苑”及上海晋元中学的差异性教学实践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应用前提,试图尝试探析差异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三部分主要以确立差异性教学的三维目标入手,为学生设置带有差异性的学习目标。同时,以预设教学的角度,创设适合学生差异性生长的教学环境。再由生成性视野出发,运用教学对话、弹性分组以及使教学回归生活等方法,实现差异个体的真实差异诉求。最终,笔者把本研究的落脚点落在实现差异性教学评价方面,以实现差异性教学系统的完整建构。 就我国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想要尽早实现差异性教学的深层应用尚存在一定的客观问题,但不能因为一时的困惑而抹杀了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本研究通过上述对差异性教学理论与实践内容的阐释,期待其可以真正受到师生的重视,并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对差异性教学的探究和更深入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新课程 课程理念 差异性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CONTENTS9-11
- 导言11-19
- (一)选题缘由11-12
- 1.现实的需求11
- 2.新课改的推动11
- 3.差异性教学研究的缺失11-12
- (二)文献综述12-17
- 1.国内研究概况12-14
- 2.国外研究概况14-17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7
- 1.研究思路17
- 2.研究方法17
- (四)研究意义17-19
- 1.理论意义17
- 2.实践意义17-19
- 一、解读:差异性教学的界说19-27
- (一)差异性教学的内涵19-20
- (二)差异性教学的特征20-22
- 1.差异性教学的根源特征20-21
- 2.差异性教学的过程特征21-22
- (三)差异性教学发生的现实价值22-24
- 1.差异性教学的个体价值:实现学生的各自生长22-23
- 2.差异性教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23-24
- 3.差异性教学的社会价值:满足多领域的人才需要24
- (四)差异性教学与相关教学方式异同辨析24-27
- 1.差异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25
- 2.差异性教学与自然分材教学25-26
- 3.差异性教学与全纳教学26-27
- 二、追寻:差异性教学的发生原理27-33
- (一)差异性教学发生的理论基础27-29
- 1.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27
- 2.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27-28
- 3.以和合教育思想为基础28-29
- 4.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29
- (二)差异性教学发生的实践基础29-33
- 1.以美国中小学的差异性教学实践为基础30
- 2.以台湾“种籽学苑”的差异性教学实践为基础30-31
- 3.以上海市晋元中学的差异性教学实践为基础31-33
- 三、探析:差异性教学的实施策略33-43
- (一)确立差异性教学目标33-36
- 1.确立差异性的知识目标33-34
- 2.确立差异性的能力目标34
- 3.确立差异性的情感态度目标34-35
- 4.确立差异性的价值观目标35-36
- (二)创设差异性教学环境36-37
- 1.创设适宜的教学物质环境36
- 2.创设差异性教学的心理环境36-37
- (三)实施差异性教学过程37-39
- 1.切实加强教学与学生不同“现时生活”的联系37-38
- 2.积极采取“差异对话”的教学方式38-39
- 3.灵活运用弹性分组教学法39
- (四)实现差异性教学评价39-43
- 1.构建评价共同体40
- 2.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40-41
- 3.追求评价方法的灵活多样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9期
2 曾继耘;;主体观的变迁与差异教学思想的嬗变——论差异教学思想的历史源流与现代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3 王辉,华国栋;论差异教学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曾继耘;;关于差异教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5 吕型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7期
6 程向阳;新课程视野下的差异教学[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7 赵鑫;熊川武;;论“自然分材教学”对“因材施教”的扬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5期
8 龚孟伟;;“和合”思想与“和合教学文化”共同体的建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1期
9 田汉族;孔子教学思想的整体性及其对现代大学教学论建构的价值[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3期
10 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差异性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27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