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性别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0:14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中的性别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性别理论是一种抛弃传统窠臼性别偏见观以求促进男性女性受到公正对待,促进他他们自由发展并得到最优化发展的重要理论。笔者将系统研究社会性别理论,深刻理解性别差异的概念,并以此理论为基础,通过一个多月对山西省长治市第十中学初二年级一个班级的随堂观察,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记录课堂中学生受到的种种性别差异对待现象,并尝试用社会性别理论进行剖析。经过调查发现,在课堂中,学生受到以下性别差异对待。首先教师教育观念上的性别差异,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期待和评价有性别差异。其次,课堂教学中师生对待的性别差异。在课堂提问频次中,男生有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在课堂提问方式上,男生享有更大的主动权;在课堂提问类型方面,男生大都在理科课程中或需要复杂思维的题目中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女生则经常被提问一些文科类或一些简单,封闭性的问题;在课堂问题反馈方面,男生与教师有更多更自然的互动,女生比较拘谨一些;教师可以批评男生,但对女生说话则更加委婉。再次,课堂教学中生生对待的性别差异。最后,课堂管理中的性别差异。学校教师性别权利结构比例的不同对教师选任班干部有影响,关于对违纪男女学生的处理方面,教师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对待。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社会性别理论进行分析,从学生自身,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原因出发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首先,思考了课堂教学中性别教育的构成要素,从以男女最优化发展为理想目标,以自由为原则,以多元化教育为关键关键,以平等对待与差异对待为实现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主导者五个层面出发,构建了课堂中的性别教育模型。针对这一模型笔者又将其分为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对策。期待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都能从自身做起,共同创造一个没有性别差异对待的,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社会性别 性别差异 性别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6
- 1.1 研究缘起8-9
- 1.2 研究意义9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9-13
- 1.3.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3.3 研究反思12-13
- 1.4 研究目标13
- 1.5 研究方法13-16
- 第2章 社会性别理论及相关概念辨析16-22
- 2.1 社会性别理论16-19
- 2.1.1 社会性别的概念16-17
- 2.1.2 社会性别理论包含的内容17-18
- 2.1.3 社会性别理论的意义18
- 2.1.4 社会性别理论在教育和课堂中的渗透18-19
- 2.2 相关概念界定19-22
- 2.2.1 性别差异19
- 2.2.2 性别教育19-20
- 2.2.4 课堂教学中的性别教育20-22
- 第3章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性别差异22-36
- 3.1 课堂教学中教师教育观念上的性别差异22-25
- 3.1.1 教师期待中的性别差异22-25
- 3.1.2 教师评价上的性别差异25
- 3.2 课堂教学中师生对待的性别差异25-30
- 3.2.1 课堂提问频次上的性别差异27-28
- 3.2.2 课堂提问方式上的性别差异28-29
- 3.2.3 课堂提问类型上的性别差异29
- 3.2.4 课堂问题反馈上的性别差异29-30
- 3.3 课堂教学中生生对待的性别差异30-32
- 3.4 课堂教学中教师管理的性别差异32-36
- 3.4.1 关于班干部任命32-34
- 3.4.2 关于学生违纪的处理34-36
- 第4章 课堂教学中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36-40
- 4.1 课堂教学中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36-39
- 4.1.1 学生不正确的自我角色塑造36
- 4.1.2 教师的性别无意识和性别刻板印象36-37
- 4.1.3 学校教师的性别权利结构不均衡37-38
- 4.1.4 社会性别不平等意识的冲击38-39
- 4.2 课堂教学中存在性别差异的影响分析39-40
- 4.2.1 对教育的影响39
- 4.2.2 对学生个体的影响39-40
- 第5章 促进课堂教学中性别教育提升的思考40-50
- 5.1 课堂教学中性别教育的构成要素40-42
- 5.1.1 男女最优发展——课堂性别教育的目标40
- 5.1.2 自由——课堂性别教育的原则40-41
- 5.1.3 平等对待与差异对待和谐统一——课堂性别教育的实现方式41
- 5.1.4 价值多元——课堂性别教育的关键41-42
- 5.1.5 教师——课堂性别教育的主导力量42
- 5.2 课堂教学中性别教育的宏观模型建构42-45
- 5.2.1 社会——改变传统性别观,利用媒体树榜样43-44
- 5.2.2 家庭——承担职责,做好第一位工作44
- 5.2.3 学校——改善教师结构,建立沟通渠道44-45
- 5.3 课堂教学中性别教育的微观模型建构45-50
- 5.3.1 教师——自我审视,创新教法46-48
- 5.3.2 学生——认知自我,建立自信48-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54-56
- 致谢56-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娜;刘江薇;;历史唯物主义向度下的社会性别理论评析[J];传承;2010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小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禹旭才;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中的性别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27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