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与消解

发布时间:2017-08-07 12:31

  本文关键词: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与消解


  更多相关文章: 课堂场域 教师话语权 学生话语权 异化 消解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里面充盈着师生话语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而当下学校课堂场域中很多时候却听不到学生的“声音”,即学生的自主性话语权遭到剥夺。教学中充斥着着的是教师的话语霸权,学生的自主性被遮蔽了,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受到压抑,进而导致学生厌学、学生人格扭曲等恶果,所培养出的往往是缺乏创造精神和自主意识的统一规格的“产品”。这些都是师生话语权异化的表现,造成师生话语权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教师权威的历史文化有关,也和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传统有密切联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消解师生话语权的异化。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主张反对教师权威、强调学生的差异性、主张师生通过交往与对话等交互作用共同探索,达成共识。这些观点对于对于消解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师生的“话语”能够被听到是师生的正当权利,而他们的“话语”受到重视和理解则是师生话语所产生的影响力即话语权力。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消解师生话语权的异化的目的在于使师生都能真正拥有自主性话语权,能够和谐、融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文章共分为五部分:一是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当前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及其危害,是对师生话语权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异化的归因,分析了观念上的原因以及制度上的一些因素,认为教师权威的历史文化、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以及师生在学校组织中的不同地位是造成师生话语权异化的原因;四是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消解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并提出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具体的消解策略有倡导平等开放型的教师权威;反对话语霸权,师生应共享话语权;挑战教师的权力,强调学生拥有话语权;明确师生主体问“我——你”的对话式关系;积极开展师生间开放、理解、宽容的对话。第五部分是结束语。
【关键词】:课堂场域 教师话语权 学生话语权 异化 消解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24.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9
  • (一) 问题的提出8-10
  • 1、研究背景8-9
  • 2、研究价值9-10
  • (二) 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10-11
  • 1、研究的思路10
  • 2、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10
  • 3、研究的方法10-11
  • (三) 文献综述11-19
  • 1.相关概念界定11-14
  • 2.相关研究综述14-19
  • 一、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及其危害19-28
  • (一) 师生话语权的异化19-25
  • 1.教师话语权的异化19-22
  • 2.学生话语权的异化22-25
  • (二) 师生话语权异化的危害25-28
  • 1.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自信心25-26
  • 2.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导致师生情感冷漠、课堂教学丧失活力26-27
  • 3.师生话语权的异化易造成学生人格的扭曲27-28
  • 二、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归因28-31
  • (一) 教师权威的历史文化成因导致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权的异化28-29
  • (二)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导致学生话语权失落29-30
  • (三) 师生在学校组织中的不同地位造成教师话语权的膨胀30-31
  • 三、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异化的消解31-40
  • (一) 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消解师生话语权的异化31-37
  • 1.倡导教师的权威是平等型开放型权威31-32
  • 2.反对话语霸权,师生应共享话语权32-33
  • 3.挑战教师的权力,强调学生拥有话语权33-34
  • 4.明确师生主体间"我——你"的对话式关系34-36
  • 5.积极开展师生间开放、理解、宽容的对话36-37
  • (二) "后现代主义消解师生话语权异化"的反思37-40
  • 1.注意克服师生关系中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倾向37-39
  • 2.注意联系中国的具体国情39-40
  • 参考文献40-45
  • 附录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倩;;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教育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5期

2 李佳源;;解构与重构:“后现代”视域下的当代大学师生交流[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雷美位;;后现代课程视阈中的对话[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4 尚继武;刘燕;;语文研究性学习摆脱话语权困境对策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5 白波燕;张双武;;学生话语权的旁落与师生关系重构[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8期

6 饶国慧;罗瑞麟;;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我国师生平等交流的“绊脚石”[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S1期

7 欧阳林舟;;“教学话语权”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2期

8 曹辉;;后现代道德教育“对话”的基本内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9 洪芳;李国庆;;“平等与对话”——后现代主义师生观解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赵琳琳;后现代主义师生观及其对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改造[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洪彬;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玲;后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顾习龙;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启示[D];苏州大学;2004年

5 曾水兵;后现代教师观与教师发展新理念[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邓艳;后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发展取向[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陈卓;后现代主义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交往”问题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军;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白冰;后现代视野下教师观的重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姬蕾;关于“教师权威消解说”的辩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34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634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