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课程的主流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4:15

  本文关键词:课程的主流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主流文化 课程设置 课程编审 课程实施


【摘要】: 学校课程总是体现着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的主流文化。千百年来,课程始终追随着社会主流文化的潮起潮落,传递着被社会认可的现实的主流文化。 从古希腊的“七艺”到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科目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科,再到近现代的自然学科、综合学科,课程设置跨出的每一步都反映出它始终紧随着社会主流文化变迁的脚步,真实地记录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的社会主流文化。 课程编审使主流文化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教材内容的选择过程使主流文化作为“最好的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教材的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流文化,它将教材内容再限定和定向至主流文化的视野和框架中。另外,教材的审定过程保证了教材与主流文化的密切关系,教材必须反映出主流文化的要求,否则就很难通过审查。 课程实施充分保证了课程的主流文化特征。在教学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通常代表着主体民族和主流阶级(阶层)所认可的文化,他们往往以主流文化的范例来阐述某些概念、原理或学科原则,或是站在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立场上,分析课程中的某些观点和问题,实现对课程知识的重构。在教学中居主体地位的学生,因为隶属不同的种族(民族)、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或来自不同的生活地域,对学校语言环境的适应存在很大差异。 主流文化在课程中的“统治”传统使课程中唯有主流文化的声音,也使主流文化成为评估和判断其他文化的标准,导致其他文化的边缘化。在全球一体化和世界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发展不再以单一的主流文化为参照而无视其他文化的存在与价值。构建反映国家一体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多元一体文化”课程体系;开辟多样化教材试验区,完善教材审查制度,不断提高学校课程对不同文化、地域、不同学生个体的适应性;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补偿非主体民族、非主流阶级(阶层)学生缺失的文化资本,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在课程中达到和谐统一、共同繁荣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主流文化 课程设置 课程编审 课程实施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9
  • 第一章 研究概述9-17
  • 1.1 研究的缘起9-10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3 概念界定11-12
  • 1.4 文献综述12-15
  • 1.5 研究方法15-17
  • 第二章 课程设置与主流文化17-29
  • 2.1 西方的课程设置与主流文化17-21
  • 2.2 我国的课程设置与主流文化21-29
  • 第三章 课程编审与主流文化29-41
  • 3.1 教材的编写29-38
  • 3.1.1 教材内容的选择29-37
  • 3.1.2 教材的文化导向37-38
  • 3.2 教材的审定38-41
  • 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主流文化41-51
  • 4.1 教师对课程知识的重构41-44
  • 4.2 学生对教学语言的适应44-51
  • 第五章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融合于课程的构想51-61
  • 5.1 课程设置:构建“多元一体文化”课程体系51-54
  • 5.2 课程编审:完善教材的编审制度,保证教材的多样化54-58
  • 5.3 课程实施:架设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桥梁58-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66-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启泉;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J];人民教育;2004年08期

2 张晓东;课程文化自觉: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8期

3 王爱菊;徐文彬;;“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教材审定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4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5 钟启泉;;教学范式与课程文化——与日本佐藤学教授的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7期

6 钟启泉;;寻求“课程文化”的再造[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8期

7 周勇;;现代课程的文化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11期

8 丁钢;;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1期

9 周勇;;学生、知识与命运——课程文化研究的生活史路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6期

10 张文军;;从控制的课程文化转向自我负责的课程文化[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635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635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3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