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学生质性学业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22:38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下学生质性学业评价研究
【摘要】: 质性学业评价是指一种在自然情境下,采用观察、谈话、记录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全面、完整的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的评价方式,旨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学业评价偏重于学生知识技能一个维度的考察,忽视了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其它维度的评价,在实践中将学生的学业评价变成了单一的纸笔测验。这就造成了教育培养目标的偏离,使本应是评价主体的学生游离于评价之外,评价拥有的发展、教育功能难以实现。正是由于纸笔测验的局限,我国引入了质性学业评价方式。质性学业评价的兴起源于教育评价理念的变革,它强调要突出人的参与性、主体性、互动性。国外出现的新式哲学理论为质性学业评价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质性学业评价实践中,美、英、日、韩等国的经验为我国实施学业评价改革提供有益借鉴。美国质性评价的顺利开展,主要源于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及美国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机构的大力支持。英国教师从多个侧面观察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业成绩。日本增设综合必修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韩国提出了“遂行评价”的观点,主张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标准评价学生学业。 本研究在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比较法介绍了发达国家开展质性学业评价的经验,通过开展调查来了解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质性学业评价开展情况。调查发现,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质性学业评价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凸显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得到加强,过程性评价备受重视,评价结果更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然而在开展质性学业评价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很多师生对质性学业评价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清,质性学业评价的可操作性较差。评价结果的主观性较强,质性学业评价方式与现行考试制度不相适应。 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入推广质性学业评价应更新师生学业评价观念。要不断加强质性学业评价的本土化研究。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措施,建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做好教育质量的保障与监督。
【关键词】:新课程 质性学业评价 评价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20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绪论9-19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相关研究综述10-14
- 三、研究方法14-15
- 四、选题的意义15-16
- 五、概念的界定16-19
- 第一章 质性学业评价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基础19-29
- 一、质性学业评价兴起的背景19-25
- (一) 教育评价理念的变革19-21
- (二) 解释主义范式的兴盛21-22
- (三) 对传统学业评价的批判22-25
- 二、质性学业评价的理论基础25-29
- (一) 批判理论25-26
- (二) 情景学习理论26-27
- (三) 建构主义理论27-29
- 第二章 国外质性学业评价进展及启示29-38
- 一、美、英质性学业评价进展29-33
- (一) 美国质性学业评价进展29-32
- (二) 英国质性学业评价进展32-33
- 二、日、韩质性学业评价进展33-36
- (一) 日本质性学业评价进展33-35
- (二) 韩国质性学业评价进展35-36
- 三、国外质性学业评价进展对我国的启示36-38
- 第三章 我国开展质性学业评价的实践38-57
- 一、质性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9-45
- (一) 温馨评语的推广39-40
- (二) 成长记录袋的应用40-41
- (三)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41-43
- (四) 苏格拉底式研讨的开展43-44
- (五) 课堂观察记录的运用44-45
- 二、质性学业评价运用成效45-50
- (一) 评价主体多元化得以凸显45-47
- (二) 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得到增强47-48
- (三) 过程性学习评价备受重视48-49
- (四) 评价结果更具现代教育意义49-50
- 三、质性学业评价实践中的困惑50-57
- (一) 质性学业评价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清50-52
- (二) 质性学业评价实践应用的类型较单一52-53
- (三) 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差,费时费力53-54
- (四) 评价结果主观性强,信效度难以保证54-55
- (五) 质性学业评价与现行考试制度不适应55-57
- 第四章 新课程下有效开展质性学业评价的建议57-68
- 一、更新学生学业评价观念57-61
- (一) 转变旧的学业评价观念57-59
- (二) 建立新的学业评价观念59-61
- 二、加强质性学业评价的本土化研究61-63
- (一) 研究国外开展质性学业评价的背景条件61-62
- (二) 汲取国外质性学业评价实践的经验和教训62-63
- 三、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措施63-68
- (一) 建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63-65
- (二) 改革现行考试评价制度65-66
- (三) 加强教育质量的保障与监督66-68
- 结语68-69
- 参考文献69-72
- 附录72-73
- 后记73-7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7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菁;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学科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申杰;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娟娟;高中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转利;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分组实验质性评价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姚兰;高中语文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学业评价内容框架建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任娟;发展性学业评价之多元评价主体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15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71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