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讲授法对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3 08:27

  本文关键词:讲授法对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价值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讲授法 教学三维目标 价值 教学认识论


【摘要】: 教学三维目标内部关系是有机结合的,三个维度结合于教学“认识”活动中,“认识"过程不仅包含知识与技能传授,也包括其中过程体验与方法习得,良性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三维目标是多层立体的整体,有的是操作系统,进行智力活动,有的属于动力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不能要求所有层次都“齐步走”、“一刀切”,各层次之间不均等的和谐状态,才能实现最佳效果。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知识维度在三维中起着重要的统领作用与基础地位,是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 在正确理解教学三维目标的关系和结构之后,开始将“讲授法”与教学三维目标结合起来分析。鉴于人们易将“讲授法对于教学三维目标实现的价值"理解为“讲授法的价值或作用”,易与“讲授法的利弊”相混淆,有必要先对讲授法对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作价值定位。在讲授法对于实现教学三维目标这一价值关系中,价值主体应定位于学生,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即是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发展,实质就是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讲授法对于三维目标的价值,其实就是讲授法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哪些促进作用。并且,要承认价值是一种客观的关系,价值具有可创造性,讲授法也可发展和创造出新价值。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不同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鉴于时空限制,教学不可能也不必要重复前人的探索,教学是在前人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识活动,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授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其是内部“想”这一高层次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知识的重要性决定了讲授法的重要地位,教师讲授中的语言符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种符号化的思维和行为,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依赖条件,讲授法能够通过语言符号实现对思维与认识发展的价值。 必须承认,讲授法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必须坚持“教学模式多样综合”,以此来弥补讲授法的先天不足,明确讲授法与探究法并非二元对立的,讲授法对于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的价值就在于讲授法以其简便性、融合性,能有效地融入到其他教学方法当中,将讲授法加以改革与改进,能有效综合其他教学方法的实施,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综合,这就是讲授法的新价值。
【关键词】:讲授法 教学三维目标 价值 教学认识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论7-19
  •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7-13
  • (二) 已有研究述评13-17
  • (三) 本研究的设计17-19
  • 一、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内在关系及结构分析19-27
  • (一) 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19-21
  •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9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9-20
  •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20-21
  • (二) 教学三维目标的关系21-25
  • 1. 有机结合——结合于教学"认识"活动中21-22
  • 2. 相互作用——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两大系统"中22-24
  • 3. 最优效果——实现于各维度不均等的和谐中24-25
  • (三) 知识在教学三维目标结构的重要地位25-27
  • 1. 知识是其它维度目标的前提基础25
  • 2. 知识是其它维度目标的存在形式25-27
  • 二、讲授法对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价值定位与分析27-47
  • (一) 讲授法对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价值定位27-31
  • 1. 价值主客体定位27-29
  • 2. 价值关系定位29-30
  • 3. 价值可创造性的定位30-31
  • (二) 教学的独特性决定了讲授法的重要价值31-39
  • 1. 学校教育教学的独特性分析31-32
  • 2. 讲授法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2-35
  • 3. 讲授法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35-39
  • (三) 知识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讲授法的重要价值39-41
  • 1. 知识、语言符号与思维的关系39-41
  • 2. 讲授法通过语言符号实现对思维与认识发展的价值41
  • (四) 讲授法对各维目标实现的价值分析41-47
  • 1. 讲授法对实现"知识和技能"目标的价值42-44
  • 2. 讲授法对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44-45
  • 3. 讲授法对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价值45-47
  • 三、讲授法之局限性与教学模式的多样综合47-53
  • (一) 讲授法有自身的局限性47-48
  • (二) 坚持教学模式多样综合48-53
  • 1. 探究法在新课改中的失范48-49
  • 2. 讲授与探究并非二元对立49-50
  • 3. 改进讲授法以综合其他教学方法50-53
  • 参考文献53-57
  • 后记57-58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肯尼思·T·汉森 ,黄明皖;美国中学的讲授法[J];外国教育动态;1984年01期

2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06期

4 唐建;国外对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的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5 曹中保;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同化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蔡莉;对讲授法的再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7 于美方;大学课堂讲授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1986年04期

8 邹双武;吕玉;;讲授新解:解释学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9 张俭民;肖云龙;;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10 于淑云;从奥苏伯尔和布卢姆学习理论的借鉴中探索学习教育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年01期



本文编号:724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724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3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